第三版代序
导师论
——知识的探索与精神的传承
每当感到前途迷茫之时,第一念头就是:“该回趟老家了!”地理学家说这就是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每次回到江西吉安老家,后山、牛岗、祠堂、老屋、邻居、祖坟、同学、水酒、鱼塘、鸡鸣、蚊子、牛粪都给我许多安抚与启迪。在我心中,老家的父老乡亲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
一、导师是什么?
导师一词源自希腊语,其希腊文的原意包含了“教育、指示、教知、指证、示范”的意思。苏格拉底,一位典型的导师,形容自己是“帮助头脑分娩知识和智能的助产士”。
作为导师本人,可能是个先锋(Pioneer)或者是个大师(Guru)。前者像游侠,后者像盟主。2006年世界旅游组织Ulysses奖获得者Surrey大学副校长David Airey教授的导师Medlik教授就是英国旅游学界的先锋,他是对旅游与饭店做严肃研究的发起人、参与者与领导者,他在英国创立了第一个旅游学位项目、第一个旅游研究生学位,撰写了第一部旅游学术著作,创办了第一本旅游期刊——《旅游管理》。他的去世标志着英国旅游教育一个时代的结束。费孝通先生的博士生导师Malinoski就是一位大师,他自立门户,在方法上创立了田野调查法(Field Work),在内容上首次研究了西太平洋岛屿社会民族志资料,在理论上创立了社会人类学功能论。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为我解惑的导师不仅只在旅游学界和业界,地理学界、管理学界、行政管理界亦有我师。这些老师是我学术生涯的指路明灯。
二、旅游产业界的导师们
叶文智、任克雷、黄巧灵、黄怒波、张氏三兄弟是我研究旅游景区的导师。产业界的导师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的思想构建了中国旅游产业经营的灵魂。
(一)叶文智:“核战争”
有“策划鬼才”之称的叶文智,1965年3月26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现任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下凤凰文化传播公司、湘西天下凤凰文化产业公司董事长,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辣妹子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一再宣称“旅游不允许用常规武器,越‘邪’越好,干一次要顶5年,让人永远记住,就是那种核武器的效果。”、“我们无力打常规战,我们就打核战争!”一个策划师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资源配置师,要善于利用和转化各种资源,这样别人不敢想的才能变成现实,叶文智就是这样一个策划大师。“兵行诡道”是他的教条之一:不墨守成规,从不做别人都做的东西,就是要走偏锋,颠覆传统。“执着”是他成功的第一要素,目标一旦确立,要坚定不移。“勤于思而勇于行”是他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叶文智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与营销上发动了一系列的“核战争”。为“定海神针”投保、包装张家界、“穿越天门”、“棋行大地”,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项目,都是出自他的手笔。1997年,叶文智获得了黄龙洞45年的自主经营权,开始将其资本与资源、资源与市场进行成功对接,此举首开国内旅游景区经营权委托经营之先河,被业界称为“叶文智现象”。1998年,他为黄龙洞标志景点“定海神针”投保亿元的成功案例,创下世界为资源性资产买保险之先河。1999年,他总策划的“穿越天门”张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把张家界推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他策划环太湖世界特技飞行大赛。2003年,他策划的“棋行大地 天下凤凰”南方长城2003中韩围棋邀请赛,刷新了世界围棋赛转播的收视纪录,同年,他又策划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狂欢节——“2003中国·石门柑橘狂欢节”。2006年,他成功地策划并指挥实施了俄罗斯空军张家界天门山特技飞行表演活动,揭开了中国俄罗斯年的开篇序曲。2009年,他策划、组织、协调、实施了2009年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
1999年举办的张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使张家界的游客接待量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为张家界带来超过25亿元的旅游收入。2003年的第一届凤凰围棋巅峰对决赛后,凤凰的旅游发展速度也在以倍速增长。
(二)任克雷:“创造新的生活品质”
任克雷是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总裁、党委书记,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旅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他是中国主题公园建设的先锋,一手打造了华侨城旅游加地产的产业群。
作为中国主题公园的经营大师,任克雷系统地创建了华侨城文化。他在经营目标上追求:“成为中国大陆主题公园旅游景区第一品牌,与境外同类景区交映生辉”;在发展理念上倡导“9个就是”:规划就是财富,环境就是资本,结构就是效益,知识就是优势,激活就是价值,创新就是未来,时间就是生命,文化就是动力,速度就是金钱;在文化基调上力主:在汇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创造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
华侨城集团开创了旅游业和地产业的融合模式,旅游与地产犹如集团中的双子星座,互相促进、携手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地产改善了整个区域的环境;第二,旅游提升了区域的品质,提高了人气;第三,通过旅游主题公园,建立一个良好口碑的传播渠道。
任克雷经营主题公园的快乐体验之道在欢乐谷中得到完美展示:“常看常新,常玩常新”——乐园发展的层递性;传说的力量——主题设计的文化性;我们的“香格里拉”——景观环境的真实性;寻找逝去的文明——游乐体验的参与性; “完美风暴”的“尖峰时刻”——娱乐设施的先进性;“欢乐的时光”——产品内容的娱乐性;永远的时尚之都——活动策划的创新性;“欢欢”与“乐乐”——主题商品的配套性;“Happy yo yo!”——企业文化的全员性;“东西南北、欢乐中国”——品牌发展的连锁性。
(三)黄巧灵:“建筑为形,文化为魂”
黄巧灵,宋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景观地产”理念的实践者。1987年,黄巧灵弃文从商,只身远走海南创业。1994年,黄巧灵来到杭州继续文化和旅游开发之旅,由其一手打造并于1996年开园的宋城景区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
1.“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
黄巧灵指出:“文化是宋城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内容和深层次的表述……在宋城,文化是一种鲜活的、可以触摸的东西。”自宋城景区开发伊始,黄巧灵就坚持“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宗旨,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利用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经济,并始终把它融入到旅游当中。
2.“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
宋城景区内,除了能观看“宋城千古情”的大型歌舞演出,还可以看到曾经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城的亭台楼阁和市井民风,欣赏并体验具有杭州本土风味的特色民俗表演、娱乐设施以及特色小吃。黄巧灵指出,经过时间和市场检验的“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主营模式可以在全国灵活复制。在宋城股份的战略构图中,这种模式已经开始向全国输出。目前,宋城股份“景区+主题公园”模式已在异地复制出第一单——泰山项目已成功签约。
3.“把准市场脉搏,挖掘资源特色”的经营思路
“搞主题公园,成功的最大经验就是定位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挖掘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并且用硬件和软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谈到宋城十年来能够风靡如初的原因,黄巧灵如是说。他认为真正有特色的东西,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让游客觉得厌烦。
4.“打造文化产业航母”的经营目标
未来,宋城股份计划在旅游演艺和主题公园领域实施并购或资源整合战略投资。黄巧灵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世界演艺第一股。打造文化产业航母,撬动数百亿规模的旅游文化大市场,是黄巧灵对宋城股份的下一个五年期许。
(四)黄怒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黄怒波,创建北京中坤投资集团,任董事长,如今集团已发展成以地产和旅游为核心业务,以商业、体育教育、文化、影视和网络为辅助产业的大企业集团。中坤的核心经营理念是以稀有的旅游资源加地产的差异化经营,具体体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差异化为中心”。坚持差异化是中坤打造地产项目的原则,也是中坤企业文化的体现。中坤投资集团企业标志的主体图形即为“一团和气”图。“和气生财”意愿的体现就是中坤在投资选择上始终执行“不竞争战略”,坚持以差异化为中心,集团投资、经营的业务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避免与其他企业发生直接竞争,节省企业的发展动力,降低经营成本。“以地产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差异化经营”,则是将原本不具有旅游功能的地产项目,通过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创新设计,打造成为具有旅游吸引力,引导游客前来并在此消费的项目。这两者都是把土地与一些稀有资源相加,从而规避风险,确保土地的最大化升值。
两个基本点: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地产差异化经营;或者,以地产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差异化经营。黄山宏村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项目和北京大钟寺商业广场就分别是这二者的实例体现。
中坤旅游已完成板块布局,开始网点布局,通过将传统的旅游业务进行整合创新,中坤构建了景区网络、分时度假网络、特种旅游网络等三个体系;并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对内搭建遍及中国100个城市的营销网络,对外主要在美国搭建推广中坤特种旅游的营销网络。按照黄怒波的设想,中坤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打造国内最大的国际休闲度假体系,他的“红山楂度假俱乐部”的会员已有将近三十万人。
近日,黄怒波更出人意料地投资900万美元在冰岛购买了一块荒地——Grimsstadir牧场,并准备投资1亿美元建一个包括高档酒店与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旅游度假村。这种离奇的投资战略甚至被西方人士猜测该为项目为中国在冰岛放置的具有战略利益的“特洛伊木马”。
(五)张氏三兄弟:“圆融与准军事化”
在海南有三兄弟:张晖、张涛、张勇,他们是旅游景区行业的风云人物,南山总裁张晖是“泛南山系(南山、呀诺达、槟榔河、西岛)”的灵魂,张涛是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的统帅,张勇是“大区小镇”的先锋。张氏三兄弟推崇的“圆融+准军事化”管理模式独树一帜,他们借用三道圆融理念,践行企业、社区、政府的圆融。
1.圆融的经营理念:倡导旅游景区与政府、社区圆融发展
在贡献税收的基础上,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培训方面配合政府职能,对周边村镇的脱贫致富、教育事业进行扶持和帮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泛南山”、槟榔河、大区小镇等项目,探索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径。保证游客、企业、员工、政府、社区“五满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2.“今日的精品,明日的文物”的旅游景区建设理念
以“大生态,大文化,大教育,大旅游”为指导,旅游景区规划多由国际旅游规划机构、国内顶尖科研院所通力完成。对不同投资利益主体以战略目标为中心进行整合,旅游景区建设上严格遵照总体规划,杜绝小利益团体的短视建设。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追求人文景观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注重热带气候条件下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3.准军事化管理:以游客满意为中心,双管理体系流程控制,准军事化管理
军人出身的张晖重视团队的执行力建设,推广“令行禁止,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铸造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的团队;推广双体系认证,通过绩效考核和制度考核进行流程控制;从游客角度创新开发旅游商品、餐饮和康健产品,以“乘兴而来,感动而归”为服务目标,摸索出了“八字方针”、“十大价值”、“八项注意”、“四个起来”、“人人四员”等一整套旅游景区准军事化管理模式。
三、地理学谱系的导师们
从人脉关系论,1982年我开始地理学的学习,1986年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廷儒教授学习古地理学,他的导师为地理学文化景观学派创始人卡尔·索尔。他们的思想促使我形成了旅游景区管理的地格理论。
(一)硕士导师周廷儒院士
作为周廷儒院士的关门弟子,1989年上半年陪同周先生在友谊医院度过的那一段时光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研究生毕业后不到一个礼拜周先生就去世了。
先师生于1909年2月15日,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35—1942年,先后任教于杭州高级中学、西南联大、复旦大学。1940—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重庆北碚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参加了当时开发大西北实地考察研究四川、青海、甘肃一带国土、资源和嘉陵江流域地理的项目,沿江步行400千米,绘制了嘉陵江曲流分布图,并在1942年夏作为“西北史地考察团”成员发表了《甘肃、青海地理考察纪要》及区域地理、地貌学方面的论著。1946年,获“庚子赔款”名额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师从文化景观学派创始人卡尔·索尔(Carl Ortwin Sauer),获硕士学位。1950年,从伯克利回国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理系教授。
周先生运用景观分带学说和专门方法研究了我国新生代时期自然地带分异的规律,重建了我国第三纪和第四纪的自然地带和自然区,为研究我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奠定了基础。周先生的贡献表现在对大空间尺度与大时间跨度地理规律的研究。他的代表著作反映了他对中国地理大规律的探索,具体包括:《中国地形区划草案》、《南疆塔里木河中游的变迁问题》、《中国第三纪与第四纪以来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分化》、《中国自然区域分异规律和区划原则》、《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探讨》、《中国第四纪古地理环境分异》、《新生代以来中国自然地带性的变迁》、《环境古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开展地理环境学预测研究》等。
周先生的一大重要贡献在于希望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开展对未来的预测。周廷儒教授在1965年提出“过去是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的钥匙”的观点,并在其晚年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研究过去环境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是认识现代环境和预测未来环境发展趋向的前提与基础”。同周廷儒教授这一学术思想相似的提法是由D. H. Tarling于1978 年提出的,表述为“the past is the key to the present and future”。周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当今世界地学前沿课题之一的“过去全球变化”的核心思想完全一致,却比它早提出近二十年。①
在学术研究上,他一贯秉承伯克利的传统,常常告诫我的一句话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科学的历史(思想史)与发现的逻辑(方法论)”。这话同哲学家拉卡桃丝(Lakataos)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特别注重思想史与方法论的学习与研究这一习惯与周先生的教诲不无关系,我先后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战略管理思想史》、在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学术思想流派》两本书都是受这种思想影响的成果。
周廷儒门系弟子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前者是中国灾害研究的开拓者、资源科学的大家,后者是中国首次北极探险队的队长、科普杂志商业化运作的先锋。
(二)地理学支脉的索尔师爷
索尔教授是德裔美国地理学家,1889年生于密苏里州瓦热屯,卒于1975年。191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大学任教;1923—195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地理系主任,并在该校一直任教直至1975 年。他创立了美国人文地理学中的景观学派,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第二代地理学家,曾任美国地理学会主席和名誉主席。1924年,他在《地理学调查方法》一文中,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首次引入美国地理学界。索尔教授在文化、历史地理学、(传统观念的)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方面建树卓著,学术思想影响历久不衰,为表彰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他被西雅图、格拉斯哥、加州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荣获美国、瑞典、英国地理学会的奖章和特别奖。他创立的文化景观理论成为地理学的伯克利学派(Berkeley School)的基石,而这一理论也是我旅游景区管理观点与理念的主干源泉。
四、管理学谱系的导师们
管理学谱系的导师主要塑造了我的战略管理理念。
(一)博士生导师周三多教授
做周三多老师的关门弟子有很大的偶然性,周先生因眼疾本来在1999年仅招收1~2个博士生。我因为对孙子兵法很有兴趣,周先生1995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一书对我启发很大,借助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气势,我很冒昧地给周先生写信表述了我希望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没想到得到周老师的大力支持,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如愿。
周老师1987年5月—1988年12月任南京大学管理学系教授、主任;1988年12月—1995年5月任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周老师的工作成就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以下4项:编撰了一部杰出的管理学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对我国管理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创建了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开建了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点;推动了全国MBA入学考试的改革,为之后MBA教育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老师桃李满天下,周氏门系的弟子中有国家商务部长陈德铭,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局长孙学玉,南通市政府秘书长陈蔓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陆正飞,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樊和平,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裴平,南开大学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周建、中山大学创业中心主任任荣伟等。
(二)博士后合作导师徐二明教授
徐二明老师1996年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1年后更名为商学院)副院长,次年任院长,任期一直到2005年12月换届;2006年6月起出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徐老师纵横国际学术江湖,豪情万丈,时常出现在国际管理学的重要讲坛。他多年从事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国际管理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刘冀生、郎咸平、赖伟民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研究、咨询的四大领军人物,被称为“中国企业战略四大天王”。无论是我本人还是同行都觉得徐老师有那么点随性、不确定与缥缈之感,其实徐老师内心目标清晰,路径总是曲折蜿蜒,方法总是以柔克刚。他真是个在下桃村呆过,吟咏且徐行者,烟雨任平生之人。
(三)管理学支脉的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师爷
明茨伯格是徐二明老师的国际联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国际管理界,明茨伯格的角色是叛逆者,他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明茨伯格始终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第一本著作《管理工作的性质》曾经遭到15家出版社的拒绝,但是,现在该书已是管理领域的经典之作。明茨伯格一直都以他在管理领域所提出的大胆、创新和颇具开拓精神的观点而为人所瞩目,他的思想非常独特,人们按常规思路往往不太容易接受,也正因如此,他被很多正统学者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代表人物。然而谁也无法否认的是,明茨伯格颇具震撼性的新观点带给管理界的震动犹如当年美国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绘画带给当时艺术界的震撼一样。每当明茨伯格提出任何新的理论和观点之时,整个管理界都会为之沸腾。
五、行政谱系的导师
我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院长确实是个意外,生活中的许多事有如击鼓传花,鼓声停了,花留在手中。在怎样做院长这个问题上,周三多老师的纵横捭阖、容继业校长的不断赞扬、Chuck Gee院长的愿景激励、Chris Cooper院长的学术引领给了我很多启迪。
(一)Chuck Gee院长的教导
Gee教授是我1995—1996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参加PPTS(Professional Program in Tourism Studies)时的指导老师,1976—1999年任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在卡特、里根、布什总统任职期间三次被聘为美国商务部组成的15人旅游顾问团成员,1992年获得中国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游教育杰出贡献奖”,被《火山鲁鲁星报》评选为“20世纪改变夏威夷人生活的100个人之一”。他曾资助数以百计的中国官员、经理人、学者到夏威夷学习旅游管理。他是一个对旅游业充满激情的人,坚持到处、时时宣传旅游的光明前景。
2007年本人担任二外旅游学院的院长时,先后被人用广泛散布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所重创,对如何创建团队一筹莫展,这时我想到了Chuck Gee(朱卓任)先生。13年前他教我如何做一个旅游学者,主要强调两条:对旅游与服务要充满激情;要融入旅游产业实践。13年后当我困惑于如何做好旅游学院院长时,再次通过电子邮件请教他:
我的硕士导师周廷儒院士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31年,他的导师Carl??Sauer教授做加州大学地理系主任31年,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周三多教授做南京大学系主任、院长9年,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徐二明教授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9年。在现在人才辈出的年代不可能也不必要做一个院长这么长时间,但我确实想做一个好院长,您能告诉我做一个好院长的关键成功因素吗?
Gee教授的回信节要如下:
院长必须保持他们的学生、教员、校友、上级以及业界满意,因此任务从来就不轻松,责任十分沉重。除非你不在乎,在乎是第一步。什么是关键成功因子?下面一些想法(远非全部)在我长期的院长职业生涯中屡试不爽。
1.采取行动前倾听各方意见。尽可能包括所有相关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课程设置、员工建议、学生项目、研究以及其他问题,作为院长你都要面对,但现实要求你又必须判断各问题的重要性,判断做与不做的后果。
2.艰难的决断需要勇气。决定了就要积极执行,不可拖延,即使存在分歧。你必须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尊重少数人的观点。院长负有最终责任,因此要做最终决策,即使可能面临各种挑战。
3.远景感是关键。院长必须是引导未来的学者。你必须判断出优势是什么以及是否有资源来利用这些优势。比如,在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我们的优势是我们属于一个承担支持我州经济发展使命的赠地公立大学,以及有助于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旅游环境。
4.了解校园其他部门以及外在世界的动态。一个学术项目不只是它本身,肯定与其他领域(比如科学与技术)的进展以及行业的需要密切相关。课程设置必须同新发现与新要求相适应,同时保留已经被肯定的课程作为项目的基础。
5.质量是一切。最好的旅游学院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取得很高的学术成就以跟上这个动态的,需要卓越、创新以及解决挑战性问题能力的世界。
我同朱卓任教授有一个观点存在分歧,他认为旅游专业没有必要培养博士研究生,而我却为建立旅游管理博士点而坐立不安。我认为博士点是一种“核武器”,具有威慑力,是水平的象征。在康奈尔,每年仅招收两名博士,但几乎每个博士都是全球学术精英。但我们一致认为建立旅游高层职业经理培训项目(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夏威夷大学在1979年就创立了Executive Development Institute for Tourism,1991年夏威夷大学的世界旅游组织被指定为国际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心。这类旅游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确实是一个旅游教育高校的镇校之宝,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醉心于大力发展我国MTA教育的原因。
(二)Chris Cooper院长的启迪
2006年我作为访问教授来到昆士兰大学旅游学院,当初我去昆大时,昆大的旅游教育机构叫School of Tourism and Leisure Management,离开时,Cooper已把它更名为School of Tourism。当时同Cooper的交流多是校际合作与交流。Cooper给我的言传远远不如身教,他个人传奇的经历给了我许多启迪。首先是积累学术功底,他的成功在于他不仅是《旅游酒店与娱乐研究进展》(Progress in Tourism, Hospitality and Recre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等期刊的合伙发起人,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杂志的合伙主编,并且出版了一系列有世界影响的著作与教材。其次是他在游走中不断成功。他从Surrey大学的普通讲师,一跃成为昆士兰大学旅游学院的院长。后来他突然离开,转去Nottingham大学Christel deHaan 旅游研究所当所长,在2009年9月又担任了Oxford Brookes商学院的院长。因在旅游知识创造与传播中的杰出成就,2009年Chris Cooper 获得世界旅游组织颁发的Ulysses杰出学术成就奖。Cooper的最大功劳是把一个普通的旅游机构(昆士兰大学旅游学院)变成了高度成功的旅游学院。
(三)容继业校长的示范
有幸结识容继业校长缘于我和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的郑健雄教授于2008年发起两岸旅游观光研讨会,需要一位台湾产学界权威人物的支持,当时,容继业先生为台湾唯一的公立旅游大学高雄餐旅学院(简称“高餐”)的校长,同时兼任中华观光管理学会理事长,成为我们所寻找的最适合的人选。高餐的成就是容校长夸出来的!这是我对容继业校长最深刻的印象。容继业教授作为校长给我的大启示是他不停地夸奖人!他总在不停地夸奖自己的员工、朋友、上级,让上级不好推却高餐的请求,让下属不得不努力为高餐尽心尽力,让学生为自己是高餐人感到自豪,让朋友都愿意为高餐帮忙。在这种赞扬之下还存在一种包容:大量吸纳有产业经历的优秀人才进入师资队伍,这就与同行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接受大量优秀的海归人才,以增强本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这两股力量是高餐成功的关键。高餐于1995年建校,容继业先生从2003年8月接任校长一职,8年期间,高餐从大专升格学院,学院升格大学,且是目前台湾唯一的公立餐旅类大学,并获得博士授予权,近年来在国际旅游学术界的排名大幅度提高,不得不说,高餐取得这一系列的成就,容校长功不可没。
六、作为导师的心愿
这些年来我指导的研究生包括:张昕丽、郑洁、陈奕捷、刘进、胡海燕、朱天松、吴丽云、彭海静、黄海辉、马欣、张昕玲、金媛媛、游佩媛、崔海雷、宋乐、童东风、罗从科、任传辉、李笑一、李飞、丛日芳、丛朝华、王燕华、陈序桄、王肖、廖黎、张传统、刘军、丁杰、连然、谢红、吴隆超、陈芸、刘溪宁、胡晓晨、王小方、李涛、郑春晖、万志勇、郑亚娜、张芳、王茹婧、莫春雷、徐慧君、余繁华、吴琼瑶、齐昕、王浩、金川、任亚青、吴婷婷。接受的访问学者包括:贡保南杰、刘春玲、蒋海萍、周萍。近年来招收了几个外国留学研究生,Osiris Luis Cunha Fernandez(维德岛)、Patricia Mumbengegwi(津巴布韦)、 Miatta Beatrice Keikura(塞拉利昂)、Chivuth Vieng(柬埔寨)、Biniam Semere Mengisteab(厄立特里亚)、Dodo Alfa Aboulaye(尼日尔)、Scott Karleen Anna-Marie(牙买加)与阮翠英(越南)。还在韩国大邱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指导了两名博士研究生Kim In Hwan与Jaki Jiang。我一直认为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样直属国家旅游局近二十年的学校最值得做的是培养全球产业领袖(Global Industry Leadership),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希望将我的学生都培养成国际产业英才。
邹统钎
2011年9月25日于北京朝阳定福庄统子楼
电子信箱:ztq64@126.com
① 李容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全新世环境演变.见: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北方资源开发与环境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9~14
??
??
??
??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第三版)
·X·
·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