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由李锦同志主编的《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系列教材》终于出版了!该系列教材是我国第一套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系列教材,它的出版解决了国内相关院校教师与学生急需的教课书问题,也为从事信息安全专业和侦查执法人员提供一套极有价值的参考丛书。这实属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由于信息技术空前迅速的发展,极具挑战的计算机网络空间形成了一个变幻无穷的虚拟空间。现实社会中的犯罪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计算机、手机等工具,各种数字技术与网络虚拟空间的交汇,使计算机犯罪侦查技术变得空前重要与紧迫。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数字取证调查,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工具,使得数字取证成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上的一些大学近年来已设置了专门的系和研究生学位的授予,为计算机犯罪侦查的教学内容增添了丰富而又精彩的情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技术和教材可以借鉴,但数字取证牵涉到法学、法规,各国的国情不尽相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必须自主创新、撰写适合国内需要的相应教材。
面临这一劈山开路的挑战,本教材从专业的技术层面为国内的本科生尝试提供全面的教学培训,内容包括了从互联网体系结构原理到电子商务应用与各种法规,以及计算机网络攻防技术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与管理等基础知识,重点围绕着计算机犯罪调查的手段、工具与方法以及数据证据的分析与鉴定等基础知识; 教材注重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面向实战能力的培训,全套教材既适应了学科特点又考虑到学生层次的具体情况,处处反映出作者们的精心思索。
本系列教材参编的作者全部来自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队伍,该校地处辽东半岛,面临蓝色的大海,大浪淘沙涌现一批时代的人杰。庄严整洁的校园具有公安教育突出的特色,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倡导教学、科研、警务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的一贯校风,每年从那里培养出大量信息时代专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本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充分体现了该校的学术水平与精神面貌,尤其映射出参编作者们拥有第一线资深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实际专业知识,以及始终保持一股奋发上进、开拓创新的风范。我在此由衷地对本教材的出版表示祝贺,并预祝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功!
20126写于北京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信息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因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要领域网络安全保护能力不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落后、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政策及法律建设不协调、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淡化等因素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如何实现信息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行成为当前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网络犯罪不断呈上升趋势,各种传统犯罪与网络犯罪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侵害他人财产的犯罪增长迅速,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入侵和攻击计算机与网络的犯罪日趋增多,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及从事赌博等犯罪活动仍然突出。据统计,1998年公安机关办理各类网络犯罪案件142起,2007年增长到2.9万起,2008年为3.5万起,2009年为4.8万起。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公安机关在信息网络领域承担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公安机关要依照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对互联网运营单位、联网服务单位、联网单位,上网营业服务场所和重要的信息系统依法进行管理,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在虚拟空间建立“打防结合”的安全保障机制,为我国信息网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本书是编者在多年教学、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公安工作,结合在公安一线实习和挂职锻炼的学习心得,深刻体会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应用的思路,紧密围绕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这一公安工作的流程和业务需要,围绕实践编写的一本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教程。
本书共包括7章内容,其中,第1章由黄波、杨虹编写; 第2章和第6章由黄波、卢睿编写; 第4章和第7章由刘洋洋编写; 第3章和第5章由纪芳编写; 全书由黄波统稿。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米佳教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