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组的老师早在2003年就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成该校第一批广东省精品课程。经过十余年的教学改革与经验积累,同时吸取其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在原课程基础上丰富和提升了课程的内涵,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富有高职特色的课程理念。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之一,本书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出发,结合现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保留基础性经典内容的同时,将系统级的分析、设计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并逐步将教学重点转向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应用技术。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一体,培养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本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1. 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精选驱动任务,重组打散后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改革。通过对高职行业调研和岗位分析,精心设置了13大驱动任务和1个综合任务贯穿整个课程,突出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及逻辑设计。在保留大的学科体系的前提下,用大任务驱动打散后的小知识点。先提出完成大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带出小任务及相关知识储备,在完成各任务过程中,重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组织方法,不可避免地会有遗漏知识点,对于这种情况,在相关章节最后,以拓展的形式,将其补充。
2. 将任务驱动做到实处,贯穿整个章节的教与学
各章均围绕驱动任务展开,按以下步骤逐一进行。
首先简介任务要求,分析任务并作整体方案设计; 再针对方案设计中涉及的知识作相关储备; 之后引导学习者设计并制作整个系统,最后进行任务总结及相关拓展。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各项目任务中,真正地做到以任务带动整个章节教与学,将任务驱动做到实处。
3. 变教材为“学材”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出版了许多经典的可供教师参考的好教材,本书则更多考虑将之编写成学习者喜闻乐见的“学材”。在各章节开篇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文,直现章节任务,并给出章节学习提纲,方便学习者整体把握章节内容组织方式。在教材内容编排方面,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过深过偏的内容少安排甚至不安排。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多用图、表及连环画形式,并恰当穿插“学习小总结”、“知识小问答”、“实践小贴士”等直观、生动的栏目,便于学习者掌握本节重、难点的同时,增加了教材趣味性及可读性。
4. 突出思路与方法的阐述,努力尝试对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倡老师引导教学,在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提升其思维方式。对于学习者有能力尝试解决的问题,书中巧设问题,引导其思考。对于学习者理解有困难的问题,采用图片、漫画、表格等,辅助其思考。
本书编写过程承蒙刘守义教授指导,对编写思路与大纲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何惠琴对全书进行了总体策划,指导全书编写,对全书统稿,并编写第1、2、4章,刘丽莎参与编写第3章,李益民参与编写第5、9章,熊建平参与编写第6、11章,袁媛参与编写第7、10章,樊艳参与编写第8、12章。
本教材配有:
■配套教学课件;
■习题参考答案;
■VHDL源程序;
■Proteus仿真源文件。
有需要的教师可访问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http://www.tup.com.cn)下载,也可访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浏览和参考更多的教学资源(http://wljx.szpt.edu.cn/szdzjs)。
虽然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该书的编写,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同仁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wikom_he@hotmail.com)。
编者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