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在本书中,我们主要讨论随机运筹学的四部分内容: 排队论与排队网络、马氏决策过程、库存论和可靠性数学。

排队论是针对排队现象的一种理论,它用于描述、分析、设计、控制排队系统。其重点在于对排队系统的分析,以获取系统的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与控制系统。

马氏决策过程用于描述与解决随机(马氏型)动态决策问题,这类问题广泛存在,任何一个系统的动态控制,往往是一个动态决策问题,当其前后的影响是马尔可夫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马氏决策过程来描述与解决。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经济控制,一台设备或一家企业的运行与控制,库存系统的控制,服务系统的控制,个人的动态行为与决策等,都是动态决策或动态控制。所以,马氏决策过程是一种方法,用于马氏型动态决策或控制问题。与之不同,排队论、库存论和可靠性数学分别是讨论排队问题、库存问题、可靠性问题的理论。

库存论是针对存储现象的一种理论,它用于描述、分析、设计、控制库存系统。其重点在于对库存系统进行控制,以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使总的费用达到最小。分析与设计在库存论中并非重点,对库存系统的分析,也是在某种策略下对其进行分析,性能指标单一,主要就是总费用,或者单位时间总费用。

可靠性数学针对机器或人类的寿命及其故障后的恢复问题,它用于描述、分析、设计、控制部件/设备/机器/系统的寿命、故障。其重点是系统整体的可靠性与其组成单元的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与排队论一样,可靠性数学也关注系统故障后如何维修或更换,以使总成本达到最低的控制问题。

排队问题、库存问题、可靠性问题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动态决策问题,所以,马氏决策过程可以用于解决这些问题。

阅读本书需要概率论的一些基础知识,所需的随机过程知识,则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给出。

1984年,本人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的研究方向是随机运筹学,当时系统地学习了关于排队论、马氏决策过程、库存论和可靠性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业余时间也大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与论文。近10余年来,我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随机运筹学》课程。在上海大学与复旦大学印刷过《随机运筹学》讲义的多个版本。每次讲课我都会不断地改进讲义,并将我的新研究与新理解融合进去。本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写成的。

人的一生有很重要的两部分内容: 一是生活; 一是工作。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去,那就是真正的学会了、学好了。

本书最早版本的讲义是在2005年完成于上海大学,2007年在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讲课时,胡鉴阳同学曾鼓励我正式出版,直到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贺岩女士联系我时,我才决定出版。本书的出版得到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我的父亲曾经当过中学数学老师,我总觉得我们姐弟的数学才能来自于父亲。父亲后来去工厂工作,是厂里的一支笔。孩时看到父母的床上刻着的“能文能武”,就想到文理兼收,将“武”解释为理科。那时,母亲一直在地里忙碌,全年只有正月初一时休息; 父亲从县城的厂里返休一回到家,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从未曾听他们说过“苦”。这也是我一直未曾感觉到过苦的缘由吧。没有苦,就剩下甜了。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胡根木、母亲章秀珍。

胡奇英

201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