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有一个大国,她的名字叫中国,曾经被称为“雄狮”,但是,早在18世纪后期就开始衰落,19世纪中叶,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肆意欺凌……后来,蒋介石,又把这个“雄狮”拖进水深火热之中,各种“苛捐杂税”将人民的血汗都榨得精光……再后来,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劳动人民起来闹革命,才推翻了“三座大山”,打倒了“蒋家王朝”,建立起一个新中国。
在旧中国,人们吃尽了税收的苦头,在新中国初创时期,人们在几乎没有税收的社会环境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对于这些历史事实,目前四五十岁上下的人们都知道,他们在中小学读书的时候,课本上看到的“税收”几乎就代表着罪恶,都是以一言以蔽之——压榨人民血汗的“苛捐杂税”!
然而,通过三十多年的实践,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税收,其社会经济是很难治理的。国家公共职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需要一定的经济手段来调节,人们的消费节奏和结构也需要一个有力的手段去控制……而担任治理上述艰巨任务的主体——国家,无法离开。
社会经济无法治理,就谈不上发展。无论你是主动地认识,还是被动地接受,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从1994年1月1日起,经历了两次“利改税”,一套相对完整的税收制度和其他法律体系一起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全面推行。
从此,中国的经济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有税收,就得有承担税收的人。许多人可能会认为,税收跟自己没有关系。其实这个观点错了:只要你从事投资、生产和经营活动,只要你从社会取得收入——即使是一个“打工仔”,你都需要去缴税——成为纳税人;只要你利用社会财富,或者接受服务,换一句说,只要你是消费者,你实际上就已经承担了税收。
趋利避害是人的一个本能。税收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构成纳税人的成本或者费用,而减少成本或者费用,又是纳税人实现经济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减少税收负担也是纳税人的需求之一。
有税收,就有研究税收的人,就有利用税收发财的人。当然,其中有非法的,也有合法的。这个利用,如果拿到理论上去找一个说辞,那么,非法的利用叫做逃避纳税(偷税),而合法的利用叫做税收筹划(也有人称其为合法避税)。
税收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所以,税收关系到人们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税收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些人因为善于利用税收而发了大财,也有人因为铤而走险逃避纳税结果被判刑……
事实上,无论是逃避纳税,还是税收筹划,它们现在都在困扰着许多人,而且将来还要不断地困扰更多的人……
本书讲的就是以税收筹划为内容的故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