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光匆匆,编者分别进入环保领域和IT领域工作已有十余年,见证了国内外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编者本身也一直从事技术的开发、应用及管理,虽一直有将多年的些许经验出版成册之心愿,苦于工作繁忙,无暇整理。今年在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郭永龙、胡志刚、周思良、郑第、谭焱、尹艳芝、胡立军、董哲、安继军、郑铁芳、赵斌、徐勤向等各位同仁的帮助和支持下,总算达成所愿。
本书是编者多年从事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开发实践经验的总结,编者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将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找出了一条适应国内信息产业化建设的新思路,尤其是在环境自动监控领域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营的环保企业,建设了包括污染源、放射源、水质、空气质量、城市噪声等千余套自动监控系统及多家监控中心,并一直负责湖北、湖南、九江等省市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运营管理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传统的孤立系统和人工运营工作已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将所有的监控前端设备连接到环保云计算平台,构建立体化的环境监控体系,真正实现了物物互联;同时在统一的环保云平台上提供智能化的系统运营管理和环境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将前端设备管理与后台应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监控设施的智能化运营管理以及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预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联合互动。
本书共分10章,阐述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实施策略。对于云计算涉及的存储管理、服务器平台、开发工具、编程技术,我们尽量阐述其精髓部分。我们的目标是阐述云计算和物联网本身,而不是某一个特定工具。本书讲解了:
1.云计算和物联网介绍:什么是云计算和物联网,云计算同SaaS有什么区别,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之处,两者的体系结构是什么,如何成为云计算平台或云服务供应商?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的规模,两者如何结合和实施。
2.基于物联网的云计算平台:什么是数据源管理器,怎么实现物联,什么是数据中心,数据模型的重要性;什么是服务中心。
3.云服务和服务接口:云服务的层次和设计方法;云服务的设计原则和描述方法,如何为云服务建模,如何使用WSDL定义云服务。讨论了各类服务接口(Web服务、SOAP、消息传递、邮件等)。
4.物联:物联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本书阐述软件上的设计和实现,包括数据源(设备)驱动器、各类操作、设备规则、收集服务器等。
5.云计算平台:介绍了主要的商业云计算平台;怎么搭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和搭建云平台所涉及的Web服务器、前台和后台开发工具、数据库服务器、服务注册表等内容。另外,演示了如何组合和部署云服务。
6.云存储:介绍了hadoop的组成、MapReduce、Hive和HDFS的功能。
7.云数据中心:介绍了数据模型管理器和内容管理服务器,为所有云服务提供一个数据中心,云服务不用考虑各个数据管理系统的不同(如文件系统和数据库)和各个数据库产品的不同。
8.云服务中心:阐述了集成多个服务的流程管理和如何创建组件,并在这之上创建云服务。以Web服务为例阐述了开发云服务的方法和同步/异步调用。
9.门户服务:如何使用portal、Mashup、Widget、HTML5等技术实现门户服务。以JSF和Web 2.0技术为例,演示了如何创建和测试门户服务。
10.云计算平台管理:介绍了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如何使用JUnit、TPTP等方法测试云服务。最后还介绍了概要分析(profiling)。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郑齐心、吴寒、夏皇、李建国、谢素婷、郭晨、孙延辉、高艳、薛文、李越、何进勇、杜理渊、胡钛等。中网在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汉东、金银岛公司董事长王宇宏、优胜教育集团董事长陈昊、Google美国公司Song Sun、中国远洋总公司丁冬聚总工程师、GE美国投资公司Daniel Xue、IBM美国公司Hua Chen、加拿大Telus电信公司Richard Lu审阅了本书的初稿并给予了很多建议和帮助。北京图格新知公司和夏非彼老师为本书的出版和编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深表谢意。
把云计算和物联网两大技术结合起来构建行业云是一个创新。我们特别感谢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允许我们在本书中使用他们的环保云作为示例,从而为读者展现一个实际的集成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行业云。
由于时间仓促,很多内容无法面面俱到,同时错误和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杨正洪的电子邮件是:yangzhenghong@yahoo.com。欢迎读者来信指正或探讨云计算和物联网问题。
周发武 杨正洪
2011年5月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