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互联网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网络安全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编者在编写这本教材的时候,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书籍及较新资料,希望本书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需要。

本书的特色: 

(1) 本书以互联网体系结构为主线,根据网络体系结构在各层介绍了协议、功能、相关技术。

(2) 突出实际应用,本书以实际应用为导引,多数章节在讲解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以实验为载体,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本书各章均配有大量的思考与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

全书共分为13章。

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概述。包括网络的定义,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网络的主要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分类,网络的组成等。

第2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网络体系结构概述,ISO与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以及两种体系结构的比较。

第3章介绍了物理层相关的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数据传输方式,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技术等。

第4章介绍了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相关技术。包括局域网概述,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和局域网组网实例等,这一章还设计了4个相关实验。

第5章介绍了网络层的主流协议。包括IPv4和IPv6,ARP和RARP协议,ICMP协议等。

第6章介绍了网络互联技术。主要介绍了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和路由选择,路由器的配置等,本章配合理论知识,设计了9个网络实验。

第7章介绍了传输层的主流协议。包括传输层协议概述,TCP协议,UDP协议等。

第8章介绍了网络操作系统。介绍了操作系统相关的概念,简单地介绍了UNIX,Linux,NetWare,Windows几种操作系统,最后讲述了Windows 2008的特点及基本设置。

由于篇幅的原因应用层的主要应用技术分布到第9~13章。除了介绍每种应用的原理、基本配置方法外,还重点突出了安全方面的考虑,每章后面也附了相关实验。

本书第1、8、9、10、11、12、13章由曾刚编写,第2章由常艳编写,第3、7章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杨文艳编写,第4章由刘洋洋编写,第5章由闫威编写,第6章由孙永义、陈旭编写,最后由曾刚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招录体制改革后,招收的网络安全专业体改生多来自不同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他们的知识体系不同,动手实践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侧重地教授,尤其是前面几个介绍基础知识的章节应有所选择。

按公安部的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参考学时为32学时左右,实验占一半的学时,由于总学时的限制,本课程中的基础性实验可有选择地做一些,应突出强调网络安全的专业特色。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已列入书后的参考文献中,这里对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本书中难免会有错误,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改正与完善。

编者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