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1890年),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他在教会学校毕业后,给各地报纸写稿,还写了许多短篇小说、随笔和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
《木偶奇遇记》是科洛迪留给世人最经典的童话,这部童话是他应《儿童报》主编“为小读者提供一点儿有教育意义的快乐读物”的要求而撰写的,此书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木偶奇遇记》出版后不久在意大利广为流传,她不仅被译成各种文字享誉世界,而且还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片,搬上了银幕。
《木偶奇遇记》想象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成为全世界儿童喜爱的文学名著,是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必读的课外书之一。故事叙述了一个叫杰佩托的老头,他把一段能哭会笑的木头雕刻成了一个木偶人——匹诺曹。匹诺曹虽然一心渴望做一个好孩子,但是他总是改不掉身上的坏习惯。他逃学,撒谎,结交坏朋友,不听别人的劝告,几次上当还是屡教不改。后来,一个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教育了他,每当他说谎的时候,他的鼻子就长一截,他连说三次谎,鼻子就疯狂地长,长得连门都出不去了。这时匹诺曹才有所醒悟,但他还是经不住坏孩子“小灯芯”的引诱,又跟着他到“玩具国”去享乐了。几个月后,匹诺曹长出一对驴耳朵,后来居然变成了一头十足的驴子,并被卖到了马戏团。不久,匹诺曹在演出中摔断了腿,又被马戏团老板卖给了商人,商人想把他沉入海底剥他的皮做鼓面,幸运的是他逃脱了,但他又被鲨鱼吸进了肚子里并因此意外地碰到了爸爸,最后经过努力他和爸爸好不容易从鲨鱼嘴里逃了出来……经过这些经历和磨难,匹诺曹终于决定痛改前非,变成了一个诚实、勤劳、爱学习的好孩子。
小朋友们,这部童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能只关注其中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部童话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理解童话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作者写《木偶奇遇记》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从故事主人公匹诺曹的身上去寻觅。作者不过是借一个木偶的形象,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风风雨雨,就像木偶匹诺曹的成长经历一样。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他从中得到教训,从而不断成长。这篇童话,通过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了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我们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
2.学习故事神奇的表现手法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这个故事很离奇,表现手法也很奇特,采用的是童话这种浪漫主义的文体,并运用比喻、拟人、想象、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整部童话产生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一段再普通不过的木头被雕成了木偶,竟然能像人一样说话、行动,还有无所不能、充满爱心的仙女,一公里长的大鲨鱼……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人物使故事奇趣迭出,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这种表现手法是为表达主题思想而服务的,可以让主题体现得更充分、生动。作者的语言也跟故事一样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欧洲人幽默风趣的特点,在阅读中我们要细细品味。
3.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消化吸收作品的精华。这篇童话故事,就像一道风味奇佳的菜肴,许多同学往往会被其独特的味道所吸引,而忘了吸收其丰富的营养。即在阅读中只顾着欣赏有趣的故事情节,而不是在阅读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了学有所获,同学们应结合文中的批注,进行充分的思考,勤于动手进行摘录,并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在阅读中还应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抓住重点词、关键句或标题进行质疑,结合生活体验和上下文来理解文意,通过人物言行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抓住重点句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主要内容,针对重点句、段、标点符号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如果同学们善于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去品味名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大家一定会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成为一个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人!好了,同学们早就让有趣神奇的木偶召唤得急不可耐了,就让我们跟随木偶匹诺曹一起去进行一次神奇之旅,一起去经历成长的艰辛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