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阅读导航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法布尔(1823—1915)出生于农民家庭,做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被誉为“昆虫之父”。

     《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本书选译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篇,其中包括:石蚕、蜘蛛、蜣螂、蝉、螳螂、蜜蜂、萤火虫等等。作者根据亲自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同时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其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今法布尔的《昆虫记》已经誉满全球,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一席之地。在我国,《昆虫记》现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那么,同学们在消化吸收这部伟大作品时,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整体把握呢?

     1.揣摩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文思想。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昆虫记》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惟一目的。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他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万物的赞美之情。这些需要同学们结合作品的语言文字用心揣摩。

     2.把握文本独特的结构和巧妙的叙述手法。在《昆虫记》中,作者描绘每一种昆虫,往往运用几个分标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述的形式,这样不但突出了这种昆虫最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且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描写蝉,其中分为四个小标题,重点介绍了蝉的地穴、蝉的音乐和蝉的卵。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在介绍每一种昆虫的开篇,往往通过引用故事、传说或诗歌的形式,吸引着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昆虫神奇的世界中。作者引用故事、传说或诗歌,不只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在其中融入了这种昆虫的知识,把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如《蝉》的第一部分就运用了这一形式。在文中,为了吸引读者的进一步关注,作者还善于设问,引导读者一同走过昆虫的春夏秋冬。

     3.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作者对每一种昆虫的描写,都到了纤毫毕现的程度,令人赞叹不已。如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试问一下,哪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并能如此详细地描写呢?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在描写中,作者的语言生动优美,让人陶醉,同学们要注意摘录和学习运用。

      让我们带好工具,跟随作者法布尔,走进昆虫的神秘世界中,去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并挖掘我们需要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