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彼得·潘》的作者杰·姆·巴里(1860—1937)是英国著名作家,出生于苏格兰一个织布工人家庭,1882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爱好戏剧创作,写作成就巨大。巴里年轻时住在英国伦敦的肯辛顿公园附近,每天上下班都见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们用树枝盖小屋,用泥土做点心,扮演童话中的种种角色,非常投入。巴里被他们的游戏吸引,获得灵感,创作出了自己最著名的童话剧——《彼得·潘》,很受大家欢迎,风行各国。
《彼得·潘》是一部充满奇异想象与各种冒险的经典童话。书中的小女孩温迪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疼爱其的爸爸妈妈,还有约翰和迈克尔两个弟弟。一天晚上,生活在永无乡的男孩彼得·潘飞到温迪家,与温迪姐弟三人相识后,教他们飞行。彼得是一个顽皮、淘气、勇敢、机敏,有着绅士风度和傲气的小男孩,喜欢纯真、冒险的快乐生活,永远也不想长大。他把温迪姐弟三人带往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永无乡。在那里,孩子们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盗、美人鱼、鳄鱼和各种惊险的事物。虽然凶残而诡谲的海盗船长胡克作恶多端,险情不断出现,但聪明的彼得却总能大显身手,想出巧计搭救伙伴们……
《彼得·潘》的故事幽默、传奇,其情节时而紧凑、时而
舒缓,令人着迷。阅读时,注意以下几点,用好方法,深入思
考,把故事读懂、读透。
1.从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词中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正确理解故事内容。
作者创造了许多性格迥异、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孩子气的达林先生、淘气顽皮的彼得、温和善良的温迪、可爱单纯的迈克尔、凶悍的胡克船长、喜欢嫉妒的叮叮铃仙子等,把握了这些,这个故事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鲜活、丰富起来。阅读时,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反复、深入地思考,用分析、对比、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走进人物内心,体验每个人物的独特心理。注意参看批注和文中标出的关键词,看看老师是怎样分析的,以及运用的方式和方法。
2.在体会思想感情中,把握故事的中心。
故事里的中心主题,犹如串起珍珠的线绳,能让读者清晰地把握故事脉络和故事情节间的联系,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涵,准确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故事中心往往隐藏在紧张而又曲折的情节中,时隐时现,反复出现,需要读者细细提炼。
故事中,作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童话世界——永无岛,描绘了永无岛上儿童式的欢乐和惊险刺激的冒险历程,赞扬了美好纯真的童心和儿童顽皮可爱的天性。彼得?潘的童话形象和温迪的成长故事告诉人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乐章,错过就不会再有。要珍惜可贵的童年,享受童年的欢乐。
3.联系生活,激发想象,感受童话的神奇。
本书是一篇童话故事,其中充满了新奇的想象,让我们惊叹不已,比如彼得粘贴他的影子、孩子们练习飞翔、树洞下的家、可爱的小仙子、鳄鱼肚里的滴答声、海盗船上的激战……这些新奇的描写可以极大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但需要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丰富故事情节,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才能感受童话世界的神奇魅力。
4.善于思考,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质疑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挖掘出文章中隐含的重要信息,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写作技巧。文中,老师在难点和重点处给同学们做了大量的批注,也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在正确地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如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对比衬托、安排多条故事线索等,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带着这些提示,让我们投入到精彩的故事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