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都会坚持的教育理念之一,认为只有从小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才能让孩子在成长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其实不然,虽然这些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更有出息,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却是不可取的。
首先,这种“超前教育”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发展的规律,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可能比较显著,但是这样极易使孩子“吃不消”。其次,“超前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产生一种压力,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看似是在提高和培养孩子的技能,实则是在给孩子增加负担。孩子因为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面对这些负担和压力不会调节,时间长了,势必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超前教育”说白了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再形象点比喻就是“揠苗助长”式的教育,一旦把握不好“尺度”,不仅达不到“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目的,最后还会适得其反,给孩子以后的成长和教育埋下“隐患”。
就像在马拉松比赛中一样,最后赢得冠军的往往不是刚开始跑在最前边的那个选手,而是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能够顺应人体的机能,厚积薄发,最后一举冲过终点的人。孩子的教育也应如此,不要一开始就把其重重地推出去,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根据孩子在各个时期成长的不同特点,正确加以引导,既不超前,也不落后,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慢养”。
“慢养教育”的提出,就是为了提醒那些迫切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不要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更不能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去逼迫孩子学那些与其年龄段不相符的知识和能力。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千万不能因为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就置客观规律于不顾,去做一些损害孩子成长发展“利益”的选择。随着“超前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很多教育专家和学者也越来越意识到“慢养教育”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了,因为谁也不想看到一个原本可以成才的孩子,最后因为“超前教育”的弊端而变得很平庸。
在“慢养教育”的理念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轻松、温馨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学习和发展,家长只需在旁边加以适时的引导,逐渐培养起孩子的自律、责任感、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且在此过程中,让孩子充分体验和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以,请那些还在为孩子冥思苦想选择哪个早教班、潜能开发班的家长们,停下教育孩子的急切的脚步,不要因为自己的“心急”而“毁”了孩子的前程。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对孩子的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放慢教育的节拍,让孩子在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的同时,也能够在家长“慢养教育”的指导下,掌握各种生活和学习技能。家长要知道,输了起点并不重要,赢了终点才是最重要的。为了孩子能够在最后的“马拉松比赛”中摘得桂冠,在“慢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爱!
本书中未标明出处的案例或故事均为笔者所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唐静松、苗小刚、黄俊杰、薛莎莎、王立群、王华、石娟、张良钊、陈金生、张小花、齐开霞、李顺安、王站鹏、王佑灵、张超、张雪梅、李星野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