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教材主要是为了高等院校的非法律专业,特别是财经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而编写。考虑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以及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所需的法律知识结构,考虑了财经类、管理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以及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融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法律知识。
本书有如下特点:
1. 在章前均设置课前导读。虽然部门法一般都具有自由、秩序、公平、效率、正义等基本价值,但在不同部门法中这些价值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课前导读力争阐明在本章或本部门法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相关章节的特定的理念和价值,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也可以区分不同章节的理念与价值的不同,进而把握不同法律制度的宏观区别。
2. 每章所介绍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注重吸收最新的经济法学研究成果和立法成果。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做到注重经济法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注重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经济法理论水平和从事经济法实务的能力,注重体现最新的经济法学研究动态和立法情况。
3. 复习思考题是针对本章知识的重点提炼出来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抓住重点,加深理解相关内容。其中案例分析部分是针对本章内容精选的实践中的案例,运用具体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读者将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对法律的实践运用能力。
本教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教材,可以作为参加相关资格考试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事法律、经济工作的参考书。
本书由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院校共同编写。本书撰写工作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三章、第九章由郝胜林撰写;第二章、第十章第一至五节由刘巍巍撰写;第四章、第十一章第一至二节由刘艳平撰写;第五章第一至七节由韩颖梅撰写;第六章、第七章第一节由林琳撰写;第七章第二至四节、第八章由潘宏丽撰写;第五章第八节、第十章第六节、第十一章第三至五节、第十二章由单莹撰写;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由张乃强撰写。本书由徐丽主审。
本书成稿后,请邓齐滨、李欣铭、李滨晶、陈丽莉等各位老师进行了校对、复查工作,王梅生、腾笛为本书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对于她们认真而辛苦的工作,深表感谢。
对于本书中的不足及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