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我国管理会计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对化石能源技术的取代,3D打印的新兴制造技术的诞生,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以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互融合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就导致企业外部环境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企业内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从而使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创新周期缩短,企业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企业生产要素从土地、劳动、资本等受到数量的硬约束资源向信息、知识等软约束资源转变; 企业生产工具的从自然力、人力、手工工具或机器等传统生产工具向由现代信息技术组成的网络生产工具体系转变; 企业的组织结构也相应从M型组织结构转向E型组织结构。

M型组织结构是以劳动量划分(工作横向分担)、权力链划分(决策纵向分担)为特征,体现企业组织的规模精干、职责分明、专业化分工的等级制结构、职能制结构、事业部结构的企业组织结构。M型组织是刚性组织结构,没有好的组织敏捷性,组织变革的速度慢。E型组织是一个外向型的生态系统组织。它是一种体现快速、灵活、整体协调和创新的“无边界组织”的企业组织结构。“无边界组织”是一种边界灵活,没有界限,能够使资源、信息、观念和思维自由而快速流动穿行的组织。它将消除四种硬性的组织边界: 纵向的权力边界; 横向的职能、纪律、业务边界; 对外的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政府的边界; 跨国的国家、文化、市场体制的边界。E型组织能够随环境变化而调整组织结构且有权变的敏捷性和高效的变革速度。

在这个背景下,企业性质从传统的生产组织向企业契约论与企业能力论相统一的“二重性”转变; 企业经营目标从企业利润最大化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营方式向国际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管理实行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实物资源管理与信息知识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管理从物本管理向人本、智本管理发展; 管理从硬管理向软管理发展; 管理特性从科学趋于艺术。

余绪缨.管理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经济问题,2005(5): 311.

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管理会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管理会计从“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阶段向“综合型管理会计”阶段发展。近几年来,西方管理会计内容也相应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方法: 例如,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d card)、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based management)、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 and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目标成本制(target cost system)、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然而,我国管理会计不仅落后于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也严重滞后于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企业进行了以管理会计创新为引导的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例如班组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制、效益型成本管理制度(武钢企业),但是,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还处在“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的阶段。一方面,企业会计系统主要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信息主要是编制对外财务报告而不是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积极性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具体原因在第三章“管理会计变迁及其动因”中有阐述)。例如,许多企业不仅没有管理会计组织,甚至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也缺乏; 许多会计人员不知道管理会计工作应该从事哪些工作,有的甚至认为管理会计工作就是从事管理工作,导致“分内工作做不清、做不好; 分外工作抢着做,更做不好”的现状。

因此,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快速转变相比,我国正努力进行经济转型。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我国能源价格、资源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企业财富增长从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粗放型增长”逐渐转变到提高生产要素生产率“集约型”发展的方式,企业经济转型必须进行企业管理转型。特别是企业会计必须适应企业管理转型的需要,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