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说,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礼仪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种重要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因而,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掌握社交礼仪的技巧、领悟社交礼仪的艺术、习得社交礼仪的精神,也就成为提升个人素质的必经之路。
一、编写缘由
促使我们撰写本书的缘由如下。
1.高职学生普及社交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对高职高专学生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许多单位都基于“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软素质高于硬技能”的观念来选拔人才。社交礼仪素养作为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作为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在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将极大地影响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影响高职学生工作能力的发挥。因此,当前有必要加强高职学生的社交礼仪教育。
2.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高职课程建设的深入,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和项目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已成为共识。高职社交礼仪课程建设必须吸收新的理念,改变过去注重社交礼仪知识介绍、忽视学生社交礼仪实践训练的弊端,将社交礼仪学科体系转化为社交礼仪工作体系。通过分析社交礼仪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系统设计课程、项目结构,科学分解学习任务,合理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项目化的课程学习中理解社交礼仪规范,增强社交礼仪能力,提高社交礼仪素养。
3.高职社交礼仪教材更新的必要性
从现有十余种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材来看,大都基于学科体系进行设计,教材呈现的是一系列学科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只围绕概念、原理、规则展开,而关键的社交礼仪实践能力训练却未在教材设计中得到重视和体现,需要具有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一线教师花费宝贵时间来自行设计组织。本该在课程设计阶段做好的事情却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阶段加以解决,这既是对教师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导致了教学效果的参差不齐。为此,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材必须更新,必须以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和项目化的课程设计思路为基础,充分考虑一线教学需要,以社交礼仪的实际需要及实际工作情境作为教材编排的线索,以社交礼仪的工作任务作为教材的内容,以社交礼仪的各种工作项目模块组合作为教材的结构,使教师备课和组织教学都可以轻松上手,使学生真正可以“用教材”培养能力,而非“学教材”仅了解知识,使教材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达到“教材教学化”的境界。
二、本书特色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凸显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特色,落实“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思想,具有以下特色。
1.项目化的课程教学设计思想
本书在对社交礼仪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一系列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计一系列相辅相成的任务,每个任务提出一种或者几种能力目标,让学生在项目和任务的尝试、反思和练习中获得能力的发展;本书的项目模块可以供教师在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时自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学。
2.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编写理念
本书注重对一线实际教学过程的支持,每个任务单元中均包含“能力目标”、“任务情境”、“相关案例”、“知识链接”、“模拟任务训练”和“思考题”诸环节,与教学流程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用教材”而非“学教材”。
3.丰富的教辅资源
本书配套有电子课件、习题集、礼仪实训指导书、教学素材、课程学习网站等教辅资源,使教师的教学有充足的开展空间,让学生在课内、外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编写体例
全书主要由绪论和七个学习项目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从整体上对礼仪进行概述,以“为什么要学礼仪”、“什么是礼仪”和“怎样学好礼仪”三个主要问题为线索,比较深入、全面地介绍了礼仪的含义、本质、原则、意义、学习方法等内容,力求激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礼仪的理解,引发学生对礼仪与自我人生的反思。绪论部分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学。
2.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主要由个人礼仪、交际交往礼仪、公共礼仪、接待礼仪、交谈礼仪、拜访与求职礼仪、餐饮礼仪七个学习项目组成,每个学习项目又由若干学习任务组成,全书共包含25个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可根据教材中的任务设计灵活实施。
每个任务单元的结构编排都力求为实际课堂教学提供便利,具体设计如下。
1)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指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能掌握的社交礼仪技能。在每个任务学习一开始就明确能力目标,可以让学生学有重点,充分明确本阶段的学习目标。
2) 任务情境
“任务情境”是一个任务单元的导入案例,同时也是一个待解决的社交礼仪问题情境。此问题的解决与本任务单元的核心技能相关。
3) 相关案例
“相关案例”是指与本任务单元应掌握的其他核心技能相关的社交礼仪案例。案例采用示范式(正确的处理)或示误式(错误的处理)两种形式,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讨论和参与,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互动、自主式的学习氛围。
4)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是指与本任务单元核心技能学习相关的知识点群。此知识点群供学生学习技能时参考使用,教师可自由选择是否在课堂上对此部分进行完整系统的讲解;知识链接不一定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主要着眼于对学生解决问题、发展技能提供必要的帮助。
5) 模拟任务训练
“模拟任务训练”是指提供一些待解决的社交礼仪任务情境,促使学生综合理解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该部分内容主要用于课堂训练,也可用于课后训练,其目的在于检测和巩固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
6) 思考题
“思考题”是供学生课后自测和拓展思维的习题。
本书的作者都长期从事高职社交礼仪,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极强,极富创新意识。他们最能发现现有高职社交礼仪教材的不足之处,也敢于和善于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有:陈光谊、王箭飞、刘从淑、喻玲、李黎、陈薇、刘丹、姚懿菲。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同行的许多学术成果,主要参考的文献于书后列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本书的编写为一种新的改革尝试,再加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偏颇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读者如有宝贵意见和建议,请发电子邮件至625990845@qq.com与编者交流。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