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工业建筑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工业建筑遗产也是地区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地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都应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曾为我国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工业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和企业搬迁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均衡,我国的工业建筑遗产不论在形成过程、遗产类型、价值特征以及保护的策略和方法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基于地域视角的工业建筑遗产调查、价值评价及其保护与再利用的探索,将是21世纪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必然发展方向。

2011年11月19~21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在重庆大学联合举办“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文一做了主题发言,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赵万民致欢迎词。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畅、国家文物局文保司文保处处长刘洋分别代表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讲话。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顾问吕舟,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顾问黄星元,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顾问张复合,代表中国建筑学会相关学术组织致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颀、重庆市建委副主任游正也分别致了贺词。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李先奎、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主任何智亚出席了会议。

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从事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专家学者,来自北京、重庆、西安、无锡、长春、太原、黄石等城市规划和文物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首钢集团等工业企业领导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区性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

本届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5篇,大会报告包括4篇主旨报告、8篇主题报告、28篇专题报告,共40位;报告共分为4个专题。

1 地区视角下的工业遗产

本次会议提交论文以区域为对象的有西北地区;以省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有山东、云南等;以城市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的有天津、重庆、长春、延吉等;以类型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的有四川的三线建设、河南156项目 建设、重庆近现代军工企业、重庆的三线建设、山东沂蒙地区的小三线建设、井盐生产与井盐生产等。工业遗产调查范围的覆盖面更广,时间跨度更大,调查研究的深度增加。

2 工业遗产与城市复兴

(l)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研究

主要包括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索引,规范了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的内容和格式;还有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梯度研究、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认定与分类方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中的量化技术途径、工业遗产保护动力机制 等;资源价值论理念下工业遗存的经济价值解析;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改造再利用在教学中的尝试。

(2)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的关系

研讨会对工业遗产地区整体保护规划策略进行了探讨,包括沈阳铁西区工业遗产廊道和开放的社区博物馆、上海杨树浦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带、徐州市贾汪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工业废弃地再利用。

3 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案例研究

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外案例包括:英国纽卡斯尔奥斯本河谷保护 区、德国多特蒙德凤凰旧工业区空间转型、法国南特岛复兴项目中工业遗产地的景观整合与重塑、意大利工业遗产、意大利威尼斯潟湖拉古娜隆加文化节等;从中可以看出,国外在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中并不都是一味地强调遗产保护,也强调在工业用地更新中的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的 复兴。

国内案例包括:重庆工业遗产类型与特征、上海国棉十七厂、南京晨光机械厂和万里集团长虹路创意产业园、广州红砖厂、青岛中联创意广场等;主要铁路作为近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做了专题研究,包括铁路遗产的保护回顾、哈尔滨松花江滨洲铁路桥、天津塘沽南站、中东铁路滨洲段、滇越铁路等;对上海工部局宰牲场营造档案的样本做了解读。

4 工业建筑空间模式与转型

论文成果探讨了基于系统价值的工业遗址规划方法,对三维技术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对工业建筑遗产空间改造手法、工业厂房的常用结构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对工业建筑改造成保障性住房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学术会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建筑学报》、 《工业建筑》、《新建筑》、《建筑环境设计》、《城市建筑》、《建筑技艺》、 《重庆日报》、《文物报》、华龙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分别作了专题报道和学术论文的刊载。在整个建筑学术界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2010年11月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后举办的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从参会人数和提交论文数量,研究的覆盖面和深度上,以及媒体关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这次学术研讨会还是全国从事工业遗产保护的专家和学者的一次大聚会!充分展示了大家最新的研究成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必将推动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为中国今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为本次学术研讨会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包括会议组织、会程安排、接待参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的非常周到,为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付出了巨大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学术委员会的研究,决定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希望我们每年的研讨会越办越好。

愿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国建筑学会

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刘伯英

201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