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一、教材概述

  《税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收随着国家出现而诞生,是政府行使职能的经济基础,国家需要税收;第二,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税收与税后收益有此多彼少的关系,取得收益的单位与个人都需要纳税;第三,《税法》既解释税收法律制度设计,同时又讲授如何维护纳税人权益。

  事实上,税收不仅与单位、个人的投资、理财有关系,而且也与国民经济有关系。对国家来说,学习《税法》可以起到普法作用,例如,“只有死亡与纳税是不可避免的两件事”既是税法宣传的成果,也是税法特征之一;对个人来说,不懂税法将使其难以进行涉税业务处理,甚至可能触犯税法导致损失。所以,创业先驱者感叹:“纳税为企业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

   二、教材特色

  与其他类型相近的教材相比,本书力求突出如下特色。

  第一,理论的相对系统性。目前许多《税法》教材只讲授如何执行,而不讲授为什么要执行,因而等同于税收法律的实施细则。这种教材设计可能导致“填鸭式”授课。为克服这一缺点,本书相对系统地介绍了税收起源、税收原则、税负转嫁、税收本质等基础知识,使读者对税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第二,涵盖范围较广。本书以培养应用型税收专业人才为目标,综合《税收学》、《外国税制》、《国际税收》、《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相关课程知识,引入实训课程,注重税收计算、税务会计、纳税申报等应用技能的培养。

  第三,强调实践教学。本书将在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中,以较多篇幅讲授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相关内容,并配备实训练习,以帮助学生进行税务会计与纳税申报的模拟操作练习。

  第四,力求讲授最新理论与知识。税收法律变动较快,教材编著常常难以与法律同步。为此,本书的理论部分主要以最新经典理论为主,税法更新到2012年2月28日,努力做到把核心、权威、最新的理论与知识贡献给读者。

   

三、教材框架

  全书内容框架可以分为三部分,共12章。其中第一部分为税法基本理论概述,共1章,阐述了税收概念、税收的发展、税收特性、税收本质与税收原则等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共9章,涵盖了我国现行所有税收法律。第三部分为税收管理与申报,共2章,主要讲授税收征管法、纳税申报。

   四、讲授与学习

  对于本书的讲授,主讲教师可以结合课时总数及学生特点灵活安排。以总课时78课时为例,课时安排建议为:第一部分(第一章),6课时;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十章),44课时;第三部分(第十一章、第十二章),24课时;其他4课时。

  对于《税法》的学习,我们建议读者:一是站在国家层面去理解税法,即如何减少征税成本、减少避税逃税、增加税收收入;二是站在纳税人层面去理解税法,即如何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减少纳税成本。另外,《税法》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一定的练习。为方便讲授与学习,本书配备了PPT课件,还有较为丰富的思考题与练习题(含答案)。

  本书基于《税法》精品课程设计,以培养应用型税法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具备税法基本理论与较强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通用教材。当然对于那些急需掌握税法知识及技能的企业财务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人才来说,本书也是一本不错的专业读物。

  编者深知水平有限,设想的效果不一定能够完全达到,疏漏和错误也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今后做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本书编者联系方式:(E-mail)xiong2009xiao@qq.com,(QQ)1036056578。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她们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在此向她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2年6月

  

  

  

  

  

  

·IV·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