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表现为人才结构失衡: 一方面职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普通本科毕业生又出现过剩的局面,因此,职业院校得到迅猛发展。

现代职业院校既不同于师傅带徒弟的个体技艺传授,也不同于企业招工所进行的单一技能操作性短期培训,而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教育,它遵循一般教育的授业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不同的是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和专业特色,这里首先要考虑的是教材的编写和选取。

土木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农村2.6亿富余劳动力约有一半在建筑业打工,这部分劳动者技术素质偏低,因此迫切需要充实第一线技术指导人员,即通常简称为“施工技术员”,这就是职业院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鉴于我国传统的中专和近年来兴办的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大体上是一致的,本套教材兼顾了这两个层次的需要。

本套教材的编写人员是一批具有高级职称又在职业院校任教多年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整套教材贯彻了如下的原则和要求。 

(1) 突出针对性——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即“施工技术员”。因此,在编写时有针对性地删减了烦琐的理论推导和冗长的分析计算,增加生产第一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做到既要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培养目的,又要兼顾本门课程理论上和专业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突出实用性——大幅度地增加“施工技术员”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特别是“照图施工”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那种到工地上看不懂图的问题。为此,所有专业课均增加了识图的培训。

(3) 突出实践性——大力改进实践环节,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第一,除《土木工程概论》和《毕业综合实训指导》外,

每本专业书均增加一章“课程实训”,授课时可配合必要的参观和现场讲解。第二,强化“毕业综合实训”,围绕学生毕业后到生产第一线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的实训,为此本套教材专门编写了一本《毕业综合实训指导》,供教师在最后的实训环节参考。

(4) 突出应对性——现代求职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面试,面试效果对求职的成败有重要影响,因此,本套教材的每本专业书都专门讨论应对面试的内容、能力和职业素质,归纳为“本门课程求职面试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应对”,作为最后一章。

(5) 突出兼容性——鉴于我国当前土木建筑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没有明确的界定,本套教材考虑了高、中职教育两个层次的需要,在图书品种和授课内容上为学院和任课老师提供了较宽泛的选择空间。

虽然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并经过数轮教学实践,本套教材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乃至错误,请广大读者和同行不吝赐教。

主编: 于清华园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与要求,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制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计划和实施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近年来,组织施工的方法和施工管理的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其中包括流水施工的理论与应用,工程网络计划及其优化方法的应用与发展,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大量使用,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规范的出台或更新等,这些都要求教材更新和进步,以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教材依据新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编写,以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为目标,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施工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例。围绕施工项目管理,深入讲述了流水施工方法、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和施工项目进度、质量、安全、信息资料管理等内容。吸收了国内外的工程项目管理科学的传统内容和最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工程建设的改革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依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本着“理论够用、培养能力为主、考虑持续发展需要”的原则,力争内容严谨规范,语言通俗易懂,图面清晰美观。在内容上,精选理论内容和示例,侧重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增加了课程实训、求职面试典型问题应对等章节。考虑到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需要,适当增加了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注册考试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本教材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施工管理教研室教师穆静波、侯敬峰、王亮、廖维张编著。第1章由穆静波、廖维张编写; 第2章由王亮编写; 第3~5章由穆静波编写; 第6~8章由侯敬峰编写; 第9章由廖维张编写; 第10、11章由穆静波、侯敬峰编写。全书由穆静波统稿。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施工案例等,得到了业界朋友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谨此对相关作者及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