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会计学课程使用,也可作为MBA和会计专业本科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入门教材,同时可供自学者、财务会计人员学习和参考。教材编写主要依据我国2006年财政部推出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对准则中强调的会计要素,主要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会计记录进行了深入浅出和详尽的描述。为便于读者学习,我们编写本书的主要基准及力求呈现的特点是:
1. 对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的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计提、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股权激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得税会计、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等方面在进行论述时,结合了大量的例题、会计实务及上市公司的实例,以便于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相关会计准则的内涵。
2. 遵循新会计准则“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妥善处理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问题”,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同时对国际会计准则对同类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会计的新发展。
3. 本书内容全面、翔实、信息量大,涵盖了记账的原理、方法和记账程序,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成本计算方法,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及财务报表分析。对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例如资产组减值、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计算和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步骤的详尽阐述。
4. 习题全面丰富。为保障会计学教学质量,我们编写了大量的习题,其类型为:
(1) 思考题。侧重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练习题。侧重于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为便于学生和自学者掌握练习题,我们在本书的附录部分,给出了每章练习题的参考答案。
(3) 讨论题(案例)。为使学生和自学者深入理解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在收集了大量会计实务中鲜活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通俗易懂和有情趣的表达方式编写了有一定阅读和思考价值的案例,其中成本部分中的两个案例是徐瑜青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70532004,2006—2009)子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改写而成,同时也汲取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实例。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管理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的地位,在我国对外开放走向国际化的今天日趋凸显,学习、理解、掌握新会计准则及国际趋同性也就更显重要。会计是企业的语言,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重大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中,必然要进行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可向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学习,在掌握会计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会计政策的同时,提高对各种不同会计实务做出正确会计判断与会计选择的能力。
本书分工如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徐瑜青教授编著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及第十二章讨论题一和讨论题二。
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陈武朝副教授(博士)编著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贺颖奇副教授(博士)编著第一章、第二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徐瑜青教授对本书进行了总纂。
硕士研究生石艳亭提供了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四章部分会计实务案例资料并参与部分案例编写。唐力提供第六章会计实务案例资料,张高菊提供第十三章会计实务案例资料,肖觅提供上市公司实例,仁钦卓玛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辅助工作。
本书的定位使我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在编写过程中,竭力打造出一本让读者较为满意的教材,但因水平有限仍存在许多不如意之处,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读者的批评和建议。
编著者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