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会计日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和中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趋同之时,我国广大财会人员和从事国际投资与国际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会计的国际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提高跨国经营管理水平和涉外经济管理能力;同时对国际性会计问题也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引进和吸收,我国对有关国际会计方面的理论和实务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解和认识,需要进行总结和提高。编写本书旨在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以助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会计研究水平的提高。
本书在参考国内外优秀国际会计学著作的基础上,构思了新的框架和内容,在继承前人已有传统积累的同时,吸收国际会计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国际会计实务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讲解和探讨国际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务。
全书共分十五章,分别讲解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各国会计规则的形成和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跨国公司涉及的主要财务会计问题和管理会计问题以及国际审计与会计监管。
第一章为概论,从现代会计的国际发展出发,梳理现代会计发展脉络,探讨国际会计形成的经济背景,进而研究概括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通过中国利用外资的历程和途径引出中国企业涉及的国际会计问题,然后介绍中国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实例。最后概述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为会计模式的国际分类。首先讨论各国会计环境的差异,从国际会计的研究起点,说明分析各国会计环境特征及差异的意义,然后剖析会计环境差异的成因,包括法律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税收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在会计模式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分类方面,介绍缪勒的开创性工作、五大会计模式和乔伊与米克的分类。
第三章为国际金融市场和信息披露要求。首先介绍金融市场的分类和主要经济功能、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条件;然后介绍世界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要求方面讨论国外市场的一般要求和世界上一些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
第四章为跨国公司及其国际会计问题。从跨国经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中,说明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趋势。跨国公司相关的会计问题既包括财务会计问题,也包括管理会计问题,包括跨国公司全面计划的设计与组织及相应的计划体系模型,以及跨国公司遇到的财务会计问题。
第五章为各国会计规则的形成和发展。对会计规则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进行分析。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故首先介绍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然后介绍若干典型国家的会计准则,包括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会计准则。其他若干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以及欧洲若干国家和中、南美洲若干国家。
第六章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首先讨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与主要障碍;然后介绍政府间组织的协调活动与趋同努力,若干国际性利益集团的协调活动;最后重点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第七章为国际财务报告。首先讨论国际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及其编报中面临的问题;然后介绍跨国公司回应国际需求的措施;接下来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最后讨论国际财务报表分析问题。
第八章为价格变动与公允价值会计。首先讨论价格变动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基本理论;然后介绍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和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最后讨论价格变动与公允价值会计若干问题。
第九章为外币业务会计与外币报表折算。首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讨论外币业务会计和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业务会计包括记录外币经济业务中的两种业务观、期汇交易的会计处理和衍生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外币报表折算包括外币报表折算的意义与方法、折算损益的披露、折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趋势以及外币报表折算与通货膨胀调整。
第十章为国际审计与会计监管。首先介绍国际审计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过程。在介绍各国审计准则的基础上概述国际审计准则的发展和内容,同时还说明了中国审计准则的发展状况。接下来讨论跨国公司审计实务以及跨国公司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最后讨论了会计监管问题,包括美国萨班思-奥克斯雷法案及监管新模式、若干国家的会计监管制度和会计监管机构国际性组织。
第十一章为跨国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首先是跨国经营活动的全球控制,然后是跨国公司的内部控制。国际经营活动中的预算管理包括战略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预算在国际经营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配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影响预算的主要因素分析、可供选择的预算形式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为外汇风险管理。首先讨论外汇风险管理的概念及汇率影响因素,然后介绍外汇风险的类别和计量。对外汇风险的控制分别从交易敞口控制、经济敞口控制和折算敞口控制进行阐述。最后探讨了中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问题。
第十三章为国际转移价格。首先讨论国际转移价格的意义和目的,然后介绍国际转移价格的影响因素和定价方法。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定价策略包括低价销售、高价购买的策略和高价销售、低价购买的策略。最后介绍各国政府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监管情况。
第十四章为国际税务。首先介绍税收原则与税基和税负,然后说明三种不同的国际所得税税制,并讨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所得税影响。在国际税务筹划部分讨论了国际双重征税和税收管辖权、避免国际双重征税以及税收饶让和避税港等问题。
第十五章为跨国公司业绩评价。首先介绍跨国公司常用业绩评价指标,然后介绍跨国公司业绩评价实务。跨国公司业绩评价指标设置中的主要问题包括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影响、跨国公司筹资安排的影响、产品特征对业绩评价指标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汇率的影响、国家风险问题、是否将管理者的业绩与子公司业绩分离、是否将国外的子公司看作是利润中心、不可控因素对正确评价的影响以及关键业绩指标问题。
书中缺陷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郝振平
2014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