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既是一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又是一个创造组织价值的信息系统。它之所以能够创造组织价值,关键在于它本质上是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是贯穿整本教材的基本理念,也道出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然而,过去若干年,管理会计在我国学术界饱受诟病。有学者认为: 管理会计不成体系,“也是一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为此,《新理财》杂志社原社长郑宁军女士曾对我做过访谈,并发表了《中国管理会计: 是耶?非耶?》的访谈录。郑宁军.中国管理会计: 是耶?非耶?[J].新理财,2006(12).应该说,此访谈录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对管理会计的质疑,其中关于按照组织的三个层级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想法也反映在本书中。2009年,正当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袭击我国实体经济时,会计界出人意料地“冒出”取消管理会计学科的观点,认为管理会计应该“被拆分”,部分归入财务管理,部分称为成本会计,其余则与内控制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学科。当时引起不小的震动,也成为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与会专家学者肯定了管理会计作为相对独立学科与企业(或组织)价值创造的关系,初步概括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以及未来研究选题的方向。王斌,吴应宇,张昉.金融危机与中国管理会计——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
2009年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0(2).特别是2013年以来,在国家有关部门、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以及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诸如IMA、CIMA、CGA等)的推动下,尽管不同意见和看法依然存在,但主流观点和大的环境已将管理会计的发展推进到最佳战略机遇期。
实际上,我国管理实务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需要管理会计。先看宏观经济。我国正在向着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行进。根据林毅夫教授推算: 2030年我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深圳新闻网,2006年5月 30日。,但经济大国显然不同于经济强国。从英、美两国历史看,世界经济强国归根结底是以世界一流的企业群为支撑,而世界一流的企业群则以管理会计创新为主要特征之一。英[2][4]管理会计[4][3][1]前言国因发动工业革命而称雄世界时,也率先发明了成本计算的订单法和分步法,这为英国企业的资产计价、损益计算和产品价格制定提供了工具,成为维系一流企业群从而维持世界经济强国的关键因素之一。19世纪末期,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同时也发明了标准成本制度,把财务会计、管理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管理当局管控经营活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工具。接下来,随着美国的经济扩张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美国总是不失时机地创新管理会计,包括20世纪初以杜邦通用模式为代表的全面预算管理或财务控制——不仅使多部门、多层级、多活动的集团公司牢牢控制在其管理当局的股掌之中,而且借投资报酬率和剩余利润(或经济增加值)为集团公司投资评价立下规矩;还包括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明平衡计分卡,并与业务流程改进/再造(BPI/R)相互配合,将战略合乎逻辑地引进到管理会计。一方面引申出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ABC/M);另一方面则将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财务指标拓展到非财务指标,从结果控制指标拓展到过程控制指标,从企业自身价值创造拓展到企业社会责任。美国管理会计对美国企业从而对美国经济强盛的积极作用是无以取代的。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引进和发展已经取得重要成果,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借鉴和追赶;与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要求比较,需要突破、创新和承接地气,更需要构建既能融入世界的知识主流,又具有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否则,我国的经济强国梦或许会被管理会计给耽误!
再看微观组织。过去30年,我国企业创造了我国经济辉煌。但是,由于经济放缓、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复苏迟缓以及长期积累的经济决策偏差等因素的叠加效果,下列问题仍在我国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是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据陆佑楣院士测算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12月2日。: 2012年单位GDP能耗,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日本的标准,我国2012年能耗总量可以支撑360多万亿元的GDP生产。二是规模庞大、组织松散。据新浪网披露的上市公司数据显示: 很多大型企业过去10年间资产总额都增加了两倍以上,但以行政命令、血缘关系、意识形态、投资或人力资源等为目标来整合这些大型企业的做法,既偏离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又涣散了组织的整体性,特别是半手工半智能、“孤岛式”、“碎片化”的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撕裂”了各部门、各层级、各项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正在毁坏着企业价值。三是薪酬激励制度畸形。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基尼系数于1996年超过0.4的临界点,2008年上升到0.491,2013年回落到0.473。参见人民网,2013年1月18日。当然,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但企业的新增价值分配不公、薪酬激励制度设计不合理,则是主要因素之一。四是有形资产投资恶性劣质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测算参见李扬《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减速不可怕》,光明网,2014年4月19日。: 1996—2011年我国增量资本产出比为3.5,最高年份达到9.0,而同期的日本则一直保持在2.0以下。过去十多来年来,我国光伏、钢铁、海运、矿业等类企业的投资疯狂得失去理性,至今仍陷于自造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应该说,上述这类问题通过应用和发展管理会计都可以得到缓解或者消除。另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已接近百万家,维系着社会发展、支撑着公共服务。2013年国家财政收入或者支出大约13万亿元,如果加上事业单位的非财政收入或支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或支出总量之庞大达到令人震撼的地步!关键问题有二: 一是如此众多的单位、如此庞大的收入或支出规模,并没有系统而有效地采纳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以及中国企业流行的管理会计方法,如成本管控、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和绩效管理等。二是特别在事业单位,其首长以及主管财务的副手不是依靠专业技能,而是依靠对国家事业的热情、道德操守的高尚和自我克制来管理财务,例如某直辖市所有医院迄今仍未设立总会计师,具有财务或会计背景的领导在医院高层是缺位的,由此暴露的风险之巨,令人不寒而栗,即使发生财务决策失误、浪费和低效、舞弊与贪腐都不会令人感到意外。我们希望主管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动一场应用和发展管理会计的运动,希望将这场运动的年度目标设定为节约行政事业单位年度经费的1%!听起来并不难,但一年下来,至少节约1300亿元!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需要一本管理会计教材。本教材专门为会计专业本科生而设计,也可作为MPAcc和MBA教学参考、作为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中高层财务人员在职培训的辅助材料。毋庸讳言,类似的教材在我国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被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该首推余绪缨先生主编的《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它不仅反映着中西方管理会计实务的最新成果,而且至今仍占据着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制高点。只可惜,先生已于2007年仙逝,其教材的最新版本是2005年。此后已近十年时间,国内外管理会计都有新的成果问世,亟须更新与补充。至于其他管理会计教材,大多反映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有些甚至停留在80年代,也就是尚未引进战略,或者尚未将战略与传统和现代的管理会计方法合乎逻辑、可操作性地结合起来。
鉴于我国会计实务和会计教学的需要,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重新架构了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我们以管理会计作为创造组织价值的信息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为前提,演绎出“三横五纵”六个会计模块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所谓“三横”是指任何组织在结构上都可以区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而每个层级都有一个管控系统,三个层级上的三个管控系统相互区别但又相互交织成整个组织的管控系统。所谓“五纵”是指以成本、预算、平衡计分卡、管理驾驶舱和社会责任等五项标准为基础的管控系统。重要的是,每个层级上的管理控制系统都有可能同时涉及这五项标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当然,这五项标准在某个层级中并非等量齐观。基层是执行者,以成本为出发点,逐步拓展到效率以及整个组织的经营活动;中层是控制者,在企业中,则以利润为出发点,逐步拓展到供产销各环节,拓展到购销市场、技术、基层管控和高层战略;高层是知识源泉、战略家和掌管资源配置,以投资报酬率、剩余利润或者经济增加值为出发点,将战略与资源配置结合起来、将高层管控与中层管控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会计还是会计,从会计的角度观察“五纵”,每一纵都可以引申出六大会计模块,即战略会计、老板会计、绩效会计、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行为会计。
本教材特点之二是重新编排了现有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首先是成本,国内外现有的教材几乎都不严格区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控。实际上,成本计算是计算成本对象所耗费资源的总价值和单位价值——无论成本对象是产品、服务、渠道、作业等,概莫如此。而成本管控则是降低成本、控制成本和提高成本相对价值。其次是预算。同样,国内外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将预算与责任会计分开编排,好像两项内容毫无关联。实际上,如果把责任中心引进到所谓的总预算(master budgeting)或者全面预算(comprehensive budgeting)的编制,将整个组织也看成一个责任中心并与投资、利润和成本等三类责任中心在数量上勾稽起来,从而总预算或全面预算的编制同时也是责任中心预算的编制,而责任会计也变成了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价过程。本教材中,我们对成本和预算在内容上都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本教材特点之三是引进行为会计方法。所谓行为会计就是利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社会科学门类的理论与方法来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现象,重点是利用管理会计手段来引导财务或会计人员以及高中基层经理们的个体行为和互动行为趋利避害、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这正是管理会计的灵性所在,我国学者称之为“由技入道”或“管理会计人文化”。参见余绪缨.认识、研究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新视野: “由技入道”论[J].会计之友,2006(5);余绪缨.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化趋向[J].财会通讯,2001(10).行为会计方法的引进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打开一个全新的知识窗口,从会计角度提供了观察组织成员行为的全新方法。会计学家、财务或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关注和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会计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门类之一。本教材多处涉及这一主题,在预算管理一章涉及最多。
本教材特点之四是既能贯通西方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又能承接中国管理会计地气。西方人发明了管理会计,迄今仍代表着世界管理会计先进水平,我国管理会计与之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还需要继续跟踪、引进和借鉴。但是,我国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和超越以及对我国各类组织管理经验的总结,具有中国特色并且能解决中国问题的管理会计也初具形态。本教材在“三横五纵”的架构下,一方面反映西方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诸如战略管理、以流程改进与再造为基础的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制度等;另一方面也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鲜经验系统化、模式化,并纳入管理会计教材体系,诸如“邯钢经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等。
为了便于教学,我们建议选择本书授课的教师可从《管理会计师协会教学案例》[美]劳森.管理会计师协会教学案例[M]. 杨继良,译.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2014.和《管理会计案例(第1集)》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管理会计案例(第1集)[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选择案例,还可参考《管理会计公告》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公告[M].刘霄仑,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013.第1、2、3、4辑。
本书由于增彪担任主编,王燕祥、张双才、张黎群担任副主编。全书共15章,执笔人及其撰写的章节分别为(按姓氏笔画排名):
于增彪,清华大学教授,撰写第1、2、8、9章;
王竞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撰写第3、5章;
王燕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撰写第7章;
刘任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撰写第11章;
何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撰写第14章;
张双才,河北大学教授,撰写第6、10、13章;
张黎群,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撰写第3章;
陈秀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撰写第4章;
赵景文,厦门大学副教授,撰写第12章;
袁光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撰写第15章。
本书出版之际,作为主编个人,特别怀念厦门大学余绪缨先生,特别想感谢我指导过论文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听过我的管理会计课程和专题的听众,也想感谢与我合作和帮助我进行管理会计应用研究的企业。余先生20世纪70年代末期率先引进西方管理会计,被公认为中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山仰止,学富五车,本人无论作为余门弟子,还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后学末进,希望通过本书出版予以传承与发扬。在我指导过论文的学生中,有的曾参加我的研究项目,有的曾对自己熟悉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他们的成果和发现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反映在本书之中。我的管理会计听众可谓成千上万了,他们过去对本人教学的反映、建议和质疑,为本书更加准确地体现“读者友好”的理念提供了参考。在清华大学的平台上,我们有机会深入到亚新科集团、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分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伦特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四川二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郑蝶阀门有限公司等近30家典型企业,去检验、应用和总结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没有这些积累,本书则失去“底气”。
老实说,本书仍然付梓仓促,错误与遗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期再版时进行修改与完善。
编者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