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经济单元,被视作经济体中的细胞。因此,企业的发展与管理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学术成果和研究也不胜枚举。从企业管理的内容演变来看,经历了从生产管理、产品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和品牌管理的转变;从企业管理的层面上来看,实现了由对内部资源的管理,向内外要素综合统筹管理的转变;从企业管理的理念演变来看,企业管理经过了从经营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可见,企业管理的内容、方法与理念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实际上,无论管理方法和理念如何转变,我们都可以将企业管理的内容和对象概括为三个方面: 市场管理——消费者;员工管理——内部顾客;资源管理——生产要素。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需要顺应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方向,不断拓展视野,更新管理思想和方法。
然而,推动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发展的实际上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形态来看,我们依次经历了农业经济、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等发展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体验经济的发展阶段。所谓体验经济主要包含体验式生产和体验式消费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正是与企业管理中的消费者和员工有关。为此,现代企业非常注重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管理环节中,采取体验式的创新管理方法,让企业的员工和顾客都能通过自身的体验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节庆和特殊事件(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FSE)是现代体验经济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一般概念,节庆主要指各种传统和现代节日及庆典;而特殊事件则内涵非常广泛,包括了各类会议、展览、赛事、活动等。节庆和特殊事件往往因其具有较高的聚焦度、眼球效应和关联效应,而能够带给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深刻的体验,同时,也能带给组织者和举办地巨大的经济利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始借助节庆和特殊事件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剂。节庆和特殊事件在企业管理中,同样也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例如,在会议和奖励旅游产业中,企业每年举办的各类会议及奖励旅游活动的数量和规模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目前,尽管人们对于节庆和特殊事件或会展行业的关注度大幅提升,然而,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和著述大多是立足于会展产业的角度,探讨会展产业的发展与策划问题。而以企业为核心,站在企业的角度探讨如何借助特殊事件和活动来创新企业发展的研究和成果尚不多见。[1][2][3]企业活动策划——理论、方法与实务前言[3][3][2]本书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以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中可能接触到的事件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活动策划的理论、方法与实务。全书共分十二章。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对企业的概念和本质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并对事件和活动等本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和界定,以便帮助读者形成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知。第二章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事件和活动的产业体系构成,以及事件活动产业中的利益相关者。第三章侧重于从方法的角度,对策划和创意的理念、方法、工具等进行了系统介绍。第四、五、六、七、八、九章则分别针对在企业发展和管理中较为常见的事件和活动类型: 会议、事件营销、公关活动、奖励旅游、展览活动、庆典活动等,从策划和项目管理的角度进行系统阐述,从而让读者对于上述类型活动的策划理论和方法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第十章主要介绍了企业举办特殊事件和活动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第十一章则针对目前互联网发展和网络社交化的特点,对网络时代下的企业事件活动策划方法进行了分析了介绍,特别是对于企业网络事件的策划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十二章从企业事件活动所需的保障体系出发,对企业实现成功的活动策划所需要素进行了阐述。
系统性、战略性、时代性、实务性是本书的四大特点。从全书内容体系的组织来看,涉及企业活动策划的概念、不同类型活动的策划及要点、企业活动的绩效评估、企业活动策划的保障体系等内容,覆盖面相对较全。本书在写作中也充分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企业事件活动策划的全景影像。企业活动策划与管理应当被置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加以关注。因此,本书在各章节中都以战略管理的理念作为指导,强化企业事件活动策划中的战略管理意识和方法。此外,笔者也非常关注该领域内随着时代变化和环境改变而出现的新兴事物,如企业社交网络活动策划等,都成为本书涉及的内容。除了对知识和理论的阐述,本书也非常注重对策划方法、调研技术、评估手段、管理工具等实务知识的介绍,同时,还辅以大量的企业活动策划和管理的案例,让读者能够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均获得有益的资讯。
本书是由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助理院长李玺博士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博士叶升女士联合编著完成。其中,李玺博士主要负责第一、二、三、六、八、十一、十二章的写作,叶升博士负责第四、五、七、九、十章的写作,最终由李玺博士编辑统稿。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业界和学术界人士的支持,包括海南三亚君澜大酒店总经理王东先生;香港中旅集团珠海海泉湾集团公司项目经理王勇先生;澳门中国国际旅行社经理张希华先生;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王春雷副教授;山西国际商务会展公司经理、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博士生李燕燕小姐;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管理学院陈小连老师;海南三亚学院李昭老师、余燕伶老师等。此外,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本书的策划和写作过程中,也给予了大量的帮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同时,本书在写作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虽然作者已尽力搜寻相关文献,但无奈能力所限,相关研究成果不能一一尽录,缺失和疏漏在所难免。在此,对相关学者表示感激和敬意之余,也希望读者能够多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