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事业的发展始终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相辉映,在知识、信息与经济融合的今天,日益凸显的审计作用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审计事业的发展更加成熟化、规范化,审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给当前审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审计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据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及相关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一般培养目标与方案,我们分别在1999年3月、2002年2月、2010年5月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和实务编写出版了《审计学》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教材。最近几年,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审计准则作出了重大修订,我国审计实务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财政部顺应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潮流,按照增强审计规范性和有效性目标,充分体现行业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于2011年修订发布了3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强调风险导向审计,优化了准则架构,全面修订了具体准则,完善规范审计报告。基于上述审计环境、审计需求和审计规范等因素的变化,结合新形势、新准则和新制度的要求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在2012年、2013年修订编写了这本教材。修订后的《审计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系统性和渐进性。本书融合了审计体系多领域知识,第一章围绕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独立审计相关知识和理论进行扼要阐述,向本书使用者介绍了审计工作的全貌。从第二章起以独立审计基本规范、基本技术、基本实务为主线进行全面阐述,并配以相应的案例加以说明,易于理解和学习,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渐进过程,按照导入审计概念、传授审计语言、认知审计理论、掌握审计技能与实务的审计教学与学习规律,培养学习者认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养成学习者的审计思维能力。
第二,注重理论性和前瞻性。本书把当前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审计实施的基本思想,在全书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般原则与责任、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有关内容中加以贯穿,并在第六章集中阐述了风险评估与应对的原理和技巧。
第三,注重时代性和务实性。在审计技能和审计实务部分,本书以财政部2011年发布的3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内容为依据,并及时吸收相关的前沿知识,对书中相关部分内容进行修订、更新和补充。本书按照业务循环分章论述控制测试与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等审计业务(第九章至第十四章),同时在各业务循环审计中全面介绍与之相应的报表项目审计程序。
本书第四版的修订编写大纲工作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叶忠明教授起草,经讨论确定,各有关老师分章修订撰写,最后由叶忠明教授对本书的修订进行总纂,会同阮滢教授、许国艺副教授审定全书。其中各章修订撰写分工如下。第一章:叶忠明;第二章、第十章:袁春梅;第三章、第十二章:董中超;第四章:田林;第五章、第十三章:沈翠玲;第六章、第七章:阮滢;第八章、第九章:杨录强;第十一章、第十五章:许国艺;第十四章、第十六章:赵璐。
第四版修订的部分内容是在以前各版的基础上得以完善和成熟的,我们对参加前期编写工作的全体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衷心的感谢,并特别感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张永国教授对本书修订撰写的关心和指导。由于我们学识疏浅、水平有限,相信书中还会存在错误和遗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