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的是应用技能的培养,所以高职高专教材应突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学科的发展,需要成本会计在理论和实务上不断地更新。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

  针对加工制造企业,结合行业标准,建构知识体系,具体包括:“初识成本会计”、“产品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步法”、“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分类法”、“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定额法”、“成本报表”以及“成本分析”等13个学习项目,为学生搭建完整的成本核算工作框架,树立成本核算全盘账务处理观念,以满足学生胜任不同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需要。

2.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将岗位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融入每一个学习项目中,学做合一。按照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设计各项目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做”的方法和技能,并由“引导案例”产生知识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

  本教材注重工与学结合、理与实融合,重在以适用的理论为基础培养成本核算工作职业技能。本教材以实践体系为依托,将技能培养点、企业案例融入其中,突出强调教材和实训结合,强化教材配套资源的有效运用,旨在提高学生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新颖和实用地编写体例

  本教材在体例设计上,本着“必需、够用、精讲、多练”的原则,兼顾不同企业,并将理论知识消化运用在实践之中。在编写体例上,分项目组织教学内容,每个项目下按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每个项目均通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引导案例”、“知识链接”、“ 小贴士”、“知识拓展”、“知识训练”、“岗位能力训练”等模块组织安排教材内容,大大增强了教材的新颖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4.职业性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紧密围绕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到难度适中,深入浅出,适应专业教学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描述充分,理论阐述精简够用,应用技能详尽具体,使教材内容符合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要求。

  本教材由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杨应杰、韩爱玲担任主编,河南省财经学校戚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孙磊、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沈秀霞、吴腊担任副主编,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徐士珺、刘文革、王语涵参与编写。项目一、项目十三由杨应杰执笔;项目二由沈秀霞执笔;项目三、项目五由戚从执笔;项目四、项目七由徐士珺执笔;项目六、项目十二由孙磊执笔;项目八、项目十由韩爱玲执笔;项目九由吴腊执笔;项目十一由刘文革、王语涵执笔。本教材由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宋薇对本教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编对全书作了修改和完善。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