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人才,主要指文学与艺术人才,在古老的历史进程中就大量存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在当代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文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文艺人才又迎来了春风与甘霖。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的基础。
中国文联通过精心实施“艺坛大家”音像工程、“彩霞”“晚霞”工程、“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和口述历史音像工程等项目,记录和展示知名艺术家的辉煌艺术成就,积极扶持中青年艺术家,褒奖老艺术家,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自豪感。通过积极加强与港澳地区文艺家的沟通和联系,并吸引他们加入中国文联全委会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方式,不断扩大中国文艺人才队伍;通过实施中青年海外美术研修工程、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等,不断加强对文艺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通过积极探索维护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的有效办法,稳步推进电影、音乐、摄影、美术等艺术门类版权保护组织的建立……这一切,有力促进了文艺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加强了文艺作品的海外传播力度。
只有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才能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是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现代文艺人才 前 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此,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文艺队伍的重要性,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切实完善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文化名家大师,在建设文化人才高地上大有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文化名家工程,制定高端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艺人才授予“首都人民艺术家”称号。北京尝试采用项目制等有效形式,借鉴京剧大师梅兰芳那样的人才成长模式,以老带新,培养出更多的名家大师。同时加强青年文艺人才的艺德修养,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使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文艺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化发展和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搞好文化工作的第一要素。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文艺的发展繁荣需要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的文化娱乐方式也由广播、电影、电视发展到了报纸、杂志、网络、秧歌、腰鼓、街舞等方面。特别是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上,各种文艺演出队伍层出不穷,节目类别也越来越多,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但是,个别演出队伍还存在节目质量不高、内容低俗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为基层群众送上更多、更丰富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各级政府要帮助基层文联组织召开创作会议,邀请专家送讲座上门,让更多的基层作者能得到快速提高。培养农村文艺人才不能只是心血来潮地去办培训班,更不能通过办班简单争取经费。办文艺培训班首要的是明确目的、确定标准、决定培训内容及方式;其次要做好免费培训宣传工作,落实责任,扩大招收学员范围,坚决杜绝镇或村“截流”,以免造成一些文艺爱好者与学习机遇失之交臂,造成文艺潜人才才华的埋没。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了灿烂丰富的民间文艺,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自己创作而非文人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集中体现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它随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最具自然形态但也最生动,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今天,我们应更好地挖掘它、继承它和发展它,使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添砖加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东文艺界在经历文学、影视、流行音乐佳作“井喷”的黄金时代之后一度陷入低谷。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沿海地区过分重视经济而忽视文化建设,大量音乐、美术、影视人才陆续“集体北上”, “胜利大逃亡”。严重的人才流失,成为广东文艺界“难以承受之痛”,有些文艺门类甚至青黄不接。近几年来,广东文艺界日渐活跃,在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的同时创新机制、广开渠道,积极向全社会招贤纳才,培养和引进高端文艺人才。昔日的“粤产影视”领军人物成浩的归来,成为“北雁南归”的鲜明信号,优秀影视作品大量涌现;广东省作协提出的“引导和扶持网络作家”的口号,向网络写作大军敞开大门,更是成为文坛和坊间争相议论的热点。广州交响乐团在著名指挥余隆的率领下,通过与世界顶级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深度合作,屡创事业新高,更在海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广纳人才,使广东文艺界再次迎来“黄金时代”,使文化产业的腾飞有了坚实的平台。
新疆为了加强文艺人才建设,进一步优化文艺人才结构,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热爱边疆、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文艺工作者队伍,采取了得力的措施。他们要求各级各类文化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在上岗前都要接受岗位培训,并不断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到2010年,地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图书馆、文物管理局(所)、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60%以上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县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经过继续教育培训,60%以上达到大学专科学历。他们还重点培养了一批专业和业余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博等方面的人才,特别是优秀编导、表演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了文化大繁荣的良好局面。
2009年10月,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湘潭韶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九鼎天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中国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基金发展将突出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公益性,为青少年文艺人才提供公益服务;二是增强动员力,注重媒体作用,凝聚社会力量,整合政府资源,建设服务平台;三是扩大服务面,为更多的青少年和儿童服务,积极培养文艺人才的后备力量。
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文艺人才是关键。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队伍,尤其是一定数量的拔尖文艺人才,文艺创作就不能走向繁荣,文化产业也就没有根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文代会、作代会精神,深刻认识文艺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文艺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大力培养、积极引进高层次文艺领军人才,建设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要更加重视和关心文艺工作者的生活与工作,营造有利于文艺繁荣发展、文艺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锐意创新、始终坚持德艺双馨,传承中国底蕴丰厚的传统优秀文化,打造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自觉主动地弘扬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受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本书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课题“长株潭试验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由曾耀农教授总负其责,丁红、欧阳秀兰、曾心滢、丁钊、曾忆梦、李东、胡寒、丁千、刘美霞、陈娟、殷功晖、童业富参与写作,部分学生承担了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本书参考了许多资料,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一并向各位作者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