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本名亨利·贝尔,是l9世纪上半叶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出生在法国的格勒诺布尔市。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位有地位的律师,信仰宗教,思想保守。他的外祖父是一名医生,思想特别开放,是卢梭和伏尔泰的信徒,拥护共和派,这对他日后的思想影响很大。司汤达少年时期经常住在外祖父家,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名作。1799年,他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1814年,拿破仑垮台,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不得不离开巴黎,侨居意大利的米兰。在米兰,他对意大利的爱国主义人士抱以极大的同情,与争取民族解放的人士来往密切。1821年意大利革命失败,他被意大利当局驱逐出境。直到1834年,他被派任为法国驻教皇辖下的奇维塔韦基亚城的领事,才再度回到意大利。
司汤达从1817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处女作是在意大利完成的,名为《意大利绘画史》。之后,他以司汤达这个笔名发表了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1827年出版了《阿尔芒斯》;1829年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瓦尼娜·瓦尼尼》;1830年出版了《红与黑》。除此之外,他还出版了《意大利遗事》和《巴马修道院》。
在司汤达的所有作品中,《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红与黑》是下层社会的战歌,它的旋律是个人奋斗,它的基调是进攻。它讲述的是一个下层青年为改变地位、获取成功而不惜一切手段,与社会抗争的故事。小说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对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以及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出色刻画,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该书出版近200年来,已被译成世界上几十种文字,并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舞台剧和电影,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在中国,《红与黑》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经典小说之一,同时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经典名著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红与黑》,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故事主线。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加入了大量插图。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刘乃亚、赵雪、熊金玉、李丽秀、李智能、李鑫、熊红华、傅颖、乐贵明、王婷婷、熊志勇、聂利生、傅建平、蔡红昌、孟宪行、胡国平、李晓红、胡武荣、贡东兴、张镇、熊建国、张文绮、王多多、陈楠、彭勇、邵舒丽、黄福成、冯洁、王晓旭、王业伟、龚桂平、徐鑫、周丽萍、曹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
??
??
II
II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