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在人类历史上众多的寓言故事集中,法国著名诗人拉封丹(1621—1695)编著的《拉封丹寓言》、古希腊人伊索编著和收集整理的《伊索寓言》以及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1769—1844)编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寓言故事集。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法国著名诗人,被誉为“法国的荷马”,出生于法国香槟省的夏托蒂埃里,父亲是位从事森林管理的小官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拉封丹从小就对诗歌怀有浓厚的兴趣。1641年,拉封丹去巴黎学习神学,后又改学法律,1652年接替父职,后于1657年携家定居巴黎。1668年,拉封丹发表了《寓言诗》第1集(1~6卷),这使他一举成名,并奠定了在法国文坛的地位。随后于1678—1679年间,拉封丹发表了《寓言诗》的第2集(7~11卷)。1694年,他发表了《寓言诗》的最后一集,即第12卷。此外,拉封丹著名的作品还有《故事诗》(1664—1685)和韵文小说《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1669)等。1684年,拉封丹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695年4月13日,拉封丹病逝于巴黎。

  《寓言诗》是拉封丹的代表作,共收录寓言故事240篇,故事皆以诗的形式进行表述,因此也称寓言诗。这些寓言故事的题材绝大部分取自伊索寓言,古希腊、罗马和印度寓言家的作品以及民间故事。这些寓言故事成功地塑造了17世纪的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典型形象,其中包括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堪称17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些寓言诗篇简短精练,借以拟人化的动物对话,非常富有戏剧意味。拉封丹寓言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一起,构成了世界寓言作品的三座丰碑。

  《拉封丹寓言》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声誉,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传世经典之作,至今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童年、少年。即使在今天,《拉封丹寓言》依然是最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经典寓言故事图书之一。《拉封丹寓言》也是最早引入中国的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早在十九世纪末就被翻译成中文并介绍给中国读者,迄今已有几十种不同的中文译本,其中包括法译中文本和英译中文本。目前,在国内数量众多的《拉封丹寓言》书籍中,主要的出版形式有三种:一是中法文对照读本,二是中英文对照读本,三是中文翻译版读本。其中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书的第四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拉封丹寓言》,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收录了拉封丹《寓言诗》中63篇寓言故事,并配以插画。这些插画全部由法国著名画家多雷绘制,多雷(Gustave Doré,1832—1883)是19世纪后期最著名的插图画家之一,拉封丹《寓言诗》的插图是多雷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等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赵雪、熊金玉、李丽秀、刘乃亚、熊红华、王婷婷、孟宪行、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洁、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

??

??

II

II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