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多思考勤动手是必不可少的,代码的模仿与改写是必需的,在模仿中加深体会,在模仿中学会思考、学会融会贯通、学会为我所用、学会创新创造。
作为《C#程序设计》的配套实验教材,读者应该在每次实验前自己先在头脑里或者纸张上实现——至少应该把伪代码写出来,或者把大概思路写出来。当上实验课时,能够独立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编写代码,再验证自己的代码是否正确,是否精练、更好,此时再去和教材所提供的代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习; 倘若做不出来,可以参考书中的代码,或者请教老师,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千万不要眼高手低,觉得简单而不动手,很多事情动起手来总比想象中难很多。
有部分同学在实验课前没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把实验课程当成了字符输入练习课程,在上实验课时对照源代码输入一遍,运行,得到正确的结果,就算完成了实验。编著认为,实验课程不应该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源代码,否则实验课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打字练习课程。不过,如今市面上的各种教材的配套实验教材,基本无一例外地提供了完整的源代码,如果本书未提供源代码估计会被认为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所以本书也提供了源代码。不过,编者对此稍作处理,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提供完整的源代码。对于部分大型实验,不再提供完整的源代码,而只给出部分关键代码,并给出大概思路。其实对于大段的代码,能静心下来阅读的读者也不会太多,只会白白浪费更多的版面。
程序设计类课程,不动手,无法掌握; 不思考,不会领会,无法深入。正如孔子几千年前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几千年前的宝贵经验,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没法好好汲取。有的时候,宝贵的经验比很多所谓的创新更有价值。
本书每一章节的习题解答之后的补充练习中的部分题目,较多地收集于互联网,在此向资源共享的网友致谢!
限于时间精力和水平(其实更多的是限于水平),本教材难免还存在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甚至会有内容疏漏和错误。各位专家、老师和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欢迎不吝赐教。
编者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