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我国经过了十年的探索创新。随着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办对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逐渐清晰,实践教学课程亟待弥补教材空白。2012年5月12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战略研究组会议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报告中,提出了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必须创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构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认为在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规模快速增加的情况下,优化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启动“工程师上讲台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截至2012年,全国开设有工程硕士的高校有300余所,仅工业工程领域每年招生人数超过3万人。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办关于逐步减少全日制研究生比例,逐步增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发展战略,以及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顺应“工程师上讲台计划”等工程硕士教育领域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可以肯定,实践教学课程将必然受到重视和推广,其教材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教材应有较大区别,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教材。目前,市面上关于“质量管理”、“工业工程基础”、“运营管理”和“精益生产”方面的教材主要适用于学术型研究生或本科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应用和实践的案例教材相当缺乏,严重影响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阻碍了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推行。因此,本书的出版在这方面将起到一定的填补作用。

本书具有鲜明特色: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强调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为目标,以应用案例为主线,针对实践教学课程和学位论文。内容涵盖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质量管理”、“运营管理”、“工业工程”、“精益生产”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众多文献和研究成果,在此向相关的作者和研究人员表示诚挚谢意,特别感谢书中的案例单位为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创新教材出版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研究生李保亮、孔雅倩、朱海龙、唐继舟、陈哲、龙佩蓉、叶民雄、李佐鹏、吴远鹏、刘小玉、曹萍参与了案例素材收集和部分章节编写工作。

本书是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和探索的成果,尽管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问题和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