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成功是人们向往的目标,也是人们奋斗的结果。当今社会,许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为帮助广大年轻人在人生探索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早日成功,本书作者以独到的见解从阐述人生的三大商数(智商、情商与财商)与成功的关系开始,整合了沟通谈判与社交礼仪技巧,编著出版了《沟通谈判与社交礼仪》这本教材。

本书的特点是: ①内容系统,逻辑性强,本书首先阐述了沟通理论,接着是沟通实践,随后是谈判技巧,最后是社交礼仪; ②内容充实新颖,尤其是书中的“资料欣赏”、“阅读专栏”和“自测评估”的许多材料既有趣又引人思考,值得读者浏览; ③本书也是作者多年从事沟通谈判和社交礼仪的教学研究的经验总结和提炼。因而本书对于研究生、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大中专生和各界人士的情商培养,以及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十分有益,是大学生情商和素质教育的首选教材;同时,本书还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教材,也是人们作为提升沟通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备手册。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四部分和14个模块:第一部分“沟通理论”(2个模块)、第二部分“沟通实践”(5个模块)、第三部分“谈判技巧”(3个模块)、第四部分“社交礼仪”(4个模块)。为使读者对本书的内容编排有清楚的了解,这里将本书的内容结构列表如下。

部分

模 块 名 称

单 元 名 称

第一部分沟通理论

1.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1.1人际沟通与三大商数

1.2人际关系及其改善

1.3人际沟通的特征及沟通能力的培养

2.个体心理与行为

2.1感觉、知觉与思维

2.2价值观、兴趣与态度

2.3个性与个性改造

2.4气质、性格与能力

2.5信念、信心与自信

第二部分沟通实践

3.听说读写技巧

3.1沟通的过程策略

3.2说话

3.3倾听

3.4阅读

3.5写作

续表

部分

模 块 名 称

单 元 名 称

第二部分沟通实践

4.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4.1语言沟通

4.2语言沟通的常用技巧

4.3非语言沟通

4.4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及含义

5.交谈、访晤与求职

5.1交谈的特性与障碍

5.2交谈中的技巧

5.3访晤

5.4求职

6.演讲

6.1演讲的特征

6.2演讲前的准备

6.3演讲技巧

6.4演讲能力的培养

6.5演讲的常用模式

7.恋人与家庭沟通

7.1认识家庭

7.2恋人沟通

7.3夫妻沟通

7.4父母与子女沟通

7.5家庭中其他沟通关系

第三部分谈判技巧

8.谈判基础与准备

8.1谈判与商务谈判

8.2谈判的类型与程序

8.3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

8.4谈判准备

9.谈判的常用策略

9.1谈判开局气氛与策略

9.2谈判实力的对应策略

9.3对付谈判威胁与僵局的技巧

9.4价格策略

10.跨文化谈判

10.1文化差异与谈判

10.2美国、英国和法国人的谈判风格

10.3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人的谈判风格

第四部分社交礼仪

11.个人基本礼仪

11.1仪表

11.2举止与风度

11.3出行礼仪

12.日常交际礼仪

12.1会面礼仪

12.2聚会礼仪

12.3宴请礼仪

12.4职场与校园礼仪

13.庆典、商务与通讯礼仪

13.1庆典礼仪

13.2商务礼仪

13.3信函礼仪

13.4通讯礼仪

14.民俗礼仪

14.1中国民俗

14.2外国民俗

相关课程与说明

本书作者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沟通谈判与社交礼仪的教学研究10多年,教授的课程有沟通与谈判、商务谈判与礼仪、谈判与推销技术、沟通与演讲艺术等多门课程,其中“沟通与谈判”课程获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广东省网络课程三等奖、深职院精品课程和经管学院优秀实训课程(课程网址:http://jpkc1.szpt.edu.cn/jgxy/gtytp/)。此前,本书作者与他人共同编著了《人际沟通与谈判》(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1月),并受到了高校大学生和社会读者的欢迎,前后三次印刷,销售上万册。所以,本书凝聚了作者10多年的相关教学研究和编写教材的成功经验。本书的大纲和结构由李家龙教授(电子邮箱:ljlbw@126.com)设计,李教授还执笔编写了本书的第一部分“沟通理论”、第二部分“沟通实践”和第三部分“谈判技巧”的内容。李博威博士编写了本书的第四部分“社交礼仪”和书中的“资料欣赏”、“阅读专栏”和“自测评估”等内容。

致谢

本书的结构设计、内容确定和出版得到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有关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另外,本书作为教材推广,引述了许多相关的观点、素材和案例。在此,对于书中被引述文献的各位作者、专家和研究者表示感谢,是他们的研究和写作成果为本书的成型出版奠定了基础。本书还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