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在新课程改革中,既是一个亮点,又是一个难点。
所谓亮点,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生活与学校课程之间的一座桥梁。大而言之,成为素质教育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训场”;小而言之,为师生“自主开发课程、开创自己的教育生活”提供了条件。
所谓难点,是这一课程如何设计与实施。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严重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养没有成熟、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缺少大家普遍认可的适当教材。这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养来说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编写了本书。
本书主要面向的读者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在职学习的小学教师和相关教育管理者。全书内容包括理论篇、实践篇、管理篇3篇,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变革。基于上述考虑,本书力图做到以下两点。
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立足理论探索与创新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管理等方面的著作、论文层出不穷,但这些研究成果中,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有待提高,其整体框架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基于此,本书就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理论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回应课改实践需求,强化策略分析与示范
本书定位于为小学一线教师或准教师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论、实践与管理诸方面进行探讨的基本平台,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必然是本书的关注点。并且,为了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在教材编写体例处理上采用理论阐述及策略分析与案例点评相结合的方法,并在每章结束后将该章内容进行归纳与练习,配以与该章相关的资源链接,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具体运用。
本书的编写分工是:赵书超负责全书提纲编写,负责统稿中全书结构及内容的协调;郑爽负责书稿的文字、体例、格式等方面的协调与检校。各章节的具体分工是:第一章、第二章由赵书超编写;第三章由李运昌、赵书超编写;第四章由赵书超编写;第五章由陈新巧、赵书超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由冯超编写;第八章、第九章由赵书超、郑爽编写。
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