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曾有一位朋友这么问我: “现在3G商用了好几年,3G用户全国近2亿,而且4G技术已在多个城市建立了试验网,离大规模商用不远了,为什么你还在研究2G网络?”相信很多朋友也同样存在这个疑问。诚然,移动通信发展迅速,移动数据业务量逐步赶超语音业务量,但GSM网络仍然是如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主流支撑网络,网络负荷将会进一步增加。试想一下,你周边的朋友有几个是真正地在使用3G网络,大多数智能手机都是使用GSM网络打电话和上网的。不久前工信部部长苗圩说道: “实际上现在3G网络很多都是靠2G网络,在很多地方都直接掉到2G网络支撑,所以上网速度、信号强度什么都会差一些。”

随着智能机的兴起,较之前的PC上网,如今人们更习惯使用手机上网游戏及娱乐,人们更为关注的是网络速率,因此这给网优工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网络优化不再只关注语音业务的需求,更多的是满足人们对数据业务的需求。

网优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对网络设备、参数、信令流程非常熟悉,同时需要熟悉当地的地形地貌,需要项目的长期积累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往往经验比单纯学习更为重要。网优人员要适应长期在外出差,往往一个项目结束后就要转换到另一个地方,因此网优人才流动性较大,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掌握网络优化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先搞清楚通信的专业知识,如“切换”、“位置更新”、“信令”、“接口”等。通信专业知识很多,很多读者看见案头几尺高的通信专业书籍不禁咋舌,内容又枯燥,不知如何学、学什么内容、从何入手,就像沙漠里的一只骆驼,看着一望无际的天空,眼里除了迷茫还是迷茫。

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无线网络优化的教材,但往往只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很少甚至没有工程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理论知识无法融入实际工程中,使理论知识枯燥、难以真正理解,前面讲过,网优经验比单纯知识往往更重要,所以,读者学完这些理论知识后仍然感到迷茫。因此大量高校生及从事网优工程人员迫切需要一本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包含工程项目的教材或指导书,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融合,通过工程项目来理解理论知识,通过知识来指导实际工程项目。本书基于网优工作化过程编写,从网络优化工作岗位出发,分解出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本书包含大量实际工程项目,使读者更深一步掌握网络优化的实施过程。因此本书面向的对象是通信技术、通信工程的本科生、高职生以及从事网优工作的工程人员。

为了让读者更容易读懂这本书,不再在面对通信专业知识时茫然不知所措,作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工作化过程的GSM无线网络优化前言〖〗(1) 基于网络优化工作化过程编排。

(2) 摒弃了传统教材的先讲理论后讲实践的编写方法。本书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使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的理解。

(3) 所编写知识和技能全部来源于最新的实际工程,摒弃落后的知识点和技能。

(4) 教学组织特色鲜明,即学完每一章节后紧跟实训单据,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SCL),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读者自主完成真实工作过程中相应的实训单据(任务单、信息单、计划单、材料工具清单、实施单、评价单、教学反馈单)。

(5) 主要章节都设置了典型工程案例,强化网优工程应用。

(6) 每个知识点都有课前引导,指引学员在书中查找相关知识点并做标记,增加学员的针对性和自主性。

(7) 实训单据中增加教学反馈单,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本书的编排以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岗位为依据,设置了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划分为几个小节。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者自主完成真实工作过程中相应的实训单据,加强岗位技能及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强化工程应用。 

学习情境一阐述网络优化基本概念、基本流程、工作岗位及职责、职业技能等,同时讲解本课程知识模块及教学组织,从而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及课程组织有个整体的认知,有利于学员有针对性的学习。

学习情境二阐述网络优化最重要的环节——BTS设备。因为网络优化最主要测试和优化的地方就在空口,即手机与基站设备空中连接,因此掌握BTS设备的工作原理、组成模块、设备连接等至关重要。本书以主流设备RBS2206为主,同时介绍最新基站设备RBS6601、RBS6201、华为BTS3309等,同时简单介绍GSM系统的其他组成模块,如BSC、MSC、HLR等。

学习情境三讲解测试手机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安装设备驱动、安装测试软件、配制软件初始数据、熟练软件操作等过程;同时理论知识贯穿其中,阐述GSM编号计划、GSM频率、信道、电波传播特性、分集接收、跳频技术、交织技术、信道编码、功率控制等。

学习情境四讲解网络优化重要工作之一,即DT路测。本学习情境分为5个小节: 驱车路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制订网络优化方案、实施网络优化方案、网络复测,在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GSM通信事件和信令流程,如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切换、位置更新、鉴权加密、主叫、被叫、拆线、无线寻呼等过程;同时掌握网优测试软件TEMS的操作方法,用于话音的拨打、话务统计等;亦可掌握网优分析软件Mapinfo、MCOM软件的操作方法,用于信号覆盖、信号质量的分析等;最后,结合典型工作项目,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工程项目经验积累。

学习情境五阐述CQT测试及优化过程,分为4个小节: CQT测试数据采集、数据统计与分析、制订和实施优化方案、网络复测。本学习情境要求读者在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无线资源参数的分类、作用及调整,包括小区识别参数、系统控制参数、小区选择重选参数、网络功能参数等;同时可掌握Google Earth在网优工作中的用途、扫频等过程。最后本学习情境也给出了典型的工作项目。

学习情境六阐述用户投诉故障处理办法,分为2个小节: 投诉点数据采集、测试数据分析及处理。

学习情境七阐述室内覆盖系统工程及优化,分为2个小节: 直放站工程和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讲解了直放站工作原理、设备选型、分布系统组成、分布系统设备工作原理、施工设计。

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项目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此类网站有移动通信论坛(http://www.mscbsc.com)、通信人家园(http://bbs.c114.net)等。网络中有大量实际工程项目和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点,希望读者很好地加以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少知识点和工程项目来源于网络,尤其是移动通信论坛,如果与某本书或某些资料有相同点,纯属巧合。

本书由丁远、田钧任主编并编写大纲,刘海林、余焕坚任副主编。这里特别感谢刘海林、田钧教授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理论基础资料和工程数据。本书部分项目来源于企业,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山移动、广东怡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超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各级领导及网优部门经理等大力支持,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工程项目作支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及时间仓促,书中肯定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如读者想要书中所涉及的设备、软件、驱动及数据,可联系作者本人(392854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