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改编和注释者序

2012 年下半年至2013 年年初,译者参与了3 本美国电路教材的翻译、改编和注释工作。它们分别是Ulaby 和Maharbiz 著的Circuits (第1 版)、Alexander 和Sadiku 著的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第5 版)、Floyd 和Buchla 著的Electronics Fundamentals: Circuits,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第8 版)1。这几本书都是名家所著,在美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译者想在这里结合3 本书的特点谈谈对电路教材的理解。

Ulaby 电路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深入讨论电路分析方法的同时,介绍了闪存、触摸屏、有源降噪耳机、夜视成像、普适计算、神经探针、碳纳米管、合成生物学、三维世界地图等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前沿的课题。Alexander 电路的内容与我国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最匹配,而且紧密结合美国工程与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Floyd 电路插图最精美、工程味道最浓、实用例子最多,而且专门设计了电路调试的内容。

之所以这3 本书风格迥异,译者认为是其对读者的定位不同所致。在译者的理解里,Ulaby 电路应该被研究型大学选用,用前沿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lexander 电路应该被一般性大学选用,通过完整的结构和达标性的设计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Floyd 电路应该被大学中的技术学院(College of Technology )选用,通过实际工程例子让学生很快能够迅速上手测试、调试甚至设计电路。

相比而言,我国电路教材的数量虽远胜美国,但却显得千人一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译者认为最核心的一条是:作者往往没有从不同学生的需求出发,而是从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出发来选择内容。因此译者在这里想再次呼吁: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基础扎实、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好电路教材!

回到本书。之所以愿意把它介绍给读者,主要原因如下:

(1)本书涉及大量应用实例和对电路的调试,而且是越往后的章节中应用实例所占比例越高。这些例子既包括从实际电路中抽象出来的等效模型,也有很多实际应用的电路。因此读者可以根据本书的介绍按图索骥,直接获得实际电路的解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本有实用意义的指导书(textbook +cookbook)。

(2)本书包含大量非常精美的示意图。在很多时候,一张图的效果要远胜一段文字或一个公式。

(3)本书对应用实例(尤其是实际电路)基本原理的分析简明且到位,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将该电路最本质的地方讲透,充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国内大多数电路教材相比,本书未介绍节点法、回路法,动态部分比较简单。译者想这与前述本书

的读者定位有关。在译者的构想里,这本书在我国有如下3 方面的用途:

(1)重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中电路、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卓越计划很强调“做中学”,本书处处包含了在实践中学习(hands-on learning )的思想,可很好地与“卓越计划”的教学理念匹配起来。

(2)普通高校电路、电子学课程的教材。一方面,本书虽厚,但理论内容不多,讲授清楚简单,便于教学和自学。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缔约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二本或三本高校培养的人

1 Ulaby 电路的翻译版(合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Alexander 电路的选译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Floyd 电路的改编注释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改编和注释者序

ii

才直接成为国际工程师。这就对二本和三本高校的英文教学提出了要求。

(3)电路授课教师的备课参考。如果使用得当,书中各种与电路分析基本方法密切联系的应用实例定能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原书第1 章为量和单位,第7 章为磁学,均在我国高中物理课程中有完整的介绍,因此删除了。译者除翻译每章第1 页的全部内容外,还对每章中比较重要的地方、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难以理解的地方给出了中文注释。

这是译者第一次做这种注释工作,再加上本书各方面的应用实例很多,难免有理解不当之处,非常希望听到读者的反馈意见(yuxj@tsinghua.edu.cn)。

于歆杰2013 年8 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