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书所涉及的科学领域主要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其研究范畴侧重于人口的数量、质量、转变、迁移、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是以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作为研究对象的。
全书共分16章,前14章阐述了各种人口经济学理论,后两章则主要论述人口经济问题。第1章概述了人口经济学的形成过程,说明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以及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方法。第2章主要叙述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古典经济学派、马尔萨斯主义、庸俗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新古典经济学派以及凯恩斯学派等的人口经济理论,并作简要的评述。第3章主要从微观人口经济学角度介绍生育率的经济理论,阐述对孩子质量的选择、生育率的经济决策和经济分析。第4章论述死亡率转变的经济理论、死亡水平的基本模式—— 生命表及死亡率转变的经济因素。第5~14章涉及宏观人口经济学的问题较多,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增长与消费积累、储蓄投资;经济适度人口学说;人口质量与劳动力素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充分就业与劳动力资源开发;人口投资与经济效益;人口分布的一般理论、人口迁移的经济模式、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转变的模式与类型,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说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等。第15章和第16章则分别用时期序列分析的方法论述中国和世界的人口经济发展。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的不同方式和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在西方人口经济学中也是常见的。就其方法论而言,不但对若干人口经济问题进行假说的分析和理论的分析,而且重视利用统计的、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现实的人口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有独到之处。
本书在同类著作中力求新颖和多样化。在论述人口经济问题时概括了人口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口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同时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最新人口经济学理论成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尤其突出的是利用人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世界和中国的人口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另外,不少章节的结构形式力求新颖,如第4章死亡率转变的经济理论和生命表分析中,运用死亡率转变的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手法对死亡率转变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概括地说,主要研究人口与经济的关系,阐明人口经济运动过程中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在人口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就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言,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在本书的审稿和再版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在此特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李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