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对课程教材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托同济大学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医用物理学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医用物理学》教材的出版也是近几年教学改革的一项成果.
“医用物理学”是一门与医学相结合的物理分支.它作为医学、药学、卫生学和生物学等专业类学生的基础课程,除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外,还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优秀教材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编写者多年教学改革和实践经验,并通过数字化教育技术的支持,力求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医用物理学”课程.
教材特色
1.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大自然规律的学科.教材采用彩色印刷,非常贴近多彩的大千世界.精心绘制的彩色图形和拍摄的精致图像不仅使图书美观,重要的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更加生动和准确.比如彩版对各波段光的颜色可以真实显示,而传统的黑白印刷是完全无法做到的.此外,教材也特别注重版面设计,力求使阅读者感到赏心悦目,产生一种亲切感.
2. 为了凸显“医用物理学”的交叉学科性,教材的各个章节都融入了一定篇幅的相关生物医学领域的物理应用及研究,如振动与波的章节中,介绍了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及A、B、D和M超声波的工作原理; 在量子物理中介绍了量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等.同时在每个章节的开头也首先引入一个生物医学的应用案例.
3. 教材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支撑,为教材使用者提供多种媒体的教学素材.通过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可直接链接到我们提供的物理资源库.如第1章开头的应用案例,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者可以直接观看到“脊柱受力”的微课程视频.
4. 课堂教学的互动一直是大课教学的薄弱环节.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开发了手机答题系统,解决了这个难题.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分享我们的教学成果,在配套的电子教案中,我们植入了手机答题系统,并设置了适合课堂讨论的互动题.当然,授课老师也可以自己设计课堂讨论题,通过我们的系统进行课堂讨论.特别说明的是,手机答题系统提供了三种答题模式,除了二维码扫描之外,还有手机短信答题和进入网页直接答题两种模式.
5. 根据调查,各院校的“医用物理学”教学时数有长有短,本教材是按68教学时数(不含实验课时)编写的.考虑到长短学时因素,教材在编写中力求做到各章节独立成篇,便于不同院校的教师按实际教学时数安排授课内容.
教学资料
为了便于教学,本书为教师配套提供了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中还为教师插入了包括图形、图像、影视、动画和物理课件等.此外在教案中也为教师提供了在线答题系统的链接.
致谢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顾牡老师和王祖源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配套资源库建设中得到了教研室老师的大力支持.吴天刚老师负责制作了物理数字化模型、录像资料等; 赵跃英和刘钟毅两位老师在题库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杨耀琴、陶惠红老师和新华医院李惠民老师的帮助,在此也向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学术水平,教材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希望老师和同学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再版中加以纠正,使教材在使用中不断地得到完善.
编者
2014年6月于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