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又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无论学校、政府、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应以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去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德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而德育研究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从学校的形势发展、学生现状及班级管理模式三方面出发,亟需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为循环法”思想是笔者提出的一种创新思想,即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它是一种人人易学易用,可以实现简洁、高效、轻松管理的方法。
“三为循环法”主要受到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发,再从技工学校的实际出发,分解出班级管理的“有为”“无为”“无不为”三个阶段,再利用哲学中的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特点,产生了“三为循环法”的思想。运用“三为循环法”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循环管理班级的思想,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即通过积极的培养,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任务,使班主任的监督和指挥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
“三为循环法”是一种创新的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其理论意义旨在推广“三为循环法”理论,用理论指导技校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三为循环法”具有较高的学术及实用价值,可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可推广于各类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运用“三为循环法”同样可以起到轻松高效管理的作用。
笔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深刻理解教学模式在书本中的应用对读者的理解和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新元素、新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改变一本书的思维和学术价值。
特别是加入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新技术,可以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三为循环法》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产生独特的优势。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实用的、多元化的角度来编写的。在选材、结构、写作上都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新颖性
首先,在选材方面。与时俱进,突出“实用创新”的思想,尽量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看待班级管理的更新换代,这样可以保持知识的新鲜。力图材料新,信息量大,观点鲜明,有超前意识。
其次,在结构方面,采用独创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堂上问题堂上解决”,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读者的负担,节省读者的时间。
2实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练为主线,尽量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例来说明或示范,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帮助读者迅速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
3普及性
在编写中注意到读者可能有或没有班级管理经验,选材时往往考虑到他们工作环境和实际要求,对不常用的知识尽量少提及,力求做到普及。
4精简性
在编写上力图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化复杂为简单。
本书注重管理的可操作性,强调实用性,对“三为循环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深入探讨,并设计了相应的实训练习,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了跨章节、同章节的“三为循环法”综合应用实例训练。
5多元化
本书在强调“三为循环法”大框架理念的同时,吸收并整合了其他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多元化思想格局。力图理论更成熟,推广性强,适应性强,通用性强。
本书提供了电子教案,方便教师更好地使用本教材。
本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积极支持、鼓励和指导,在此表示谢意。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在使用过程中不吝赐教。
编者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