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需要有好的战略思想,每一个好的战略思想都需要通过组织得以有效地实施。在现实中,企业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不断对自己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作出调整,确保组织能够适应变化、高效运行,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分析和实施过程在企业中循环往复,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被称为企业战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对具备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能的各级经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战略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意识到企业战略管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进行战略分析的能力,这种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配以大量的教学案例,通过企业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相关理论知识,识别和判断企业的现实问题。同时通过参与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使学生逐步得到训练,掌握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为了迎合教学需求,本书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型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讲解理论,便于学生吸收掌握。同时在各章节后根据情况配有三类案例,即讨论型案例、思考型案例和综合分析型案例,这三类案例重在使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四类案例,本书树立了"三好"目标,即适用性好、实用性好、实践性好。各类案例可在教学中产生不同的作用,其中教学型案例,适合与教师理论教学搭配使用,案例短小,却能深刻地反映出知识点的含义,容易通过PPT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主要用于教学中引出知识点,或讲解知识点。讨论型案例,在教学课堂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一定时间内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言,锻炼学生的快速分析和表达能力,老师对学生的阐述进行点评,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总结。综合分析型案例,需要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课下完成案例的分析任务,并制作PPT,在课堂上做案例分析汇报。此类案例分析需要搜集支撑材料,搭建分析框架,在事实和假设基础上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问题的分析结论,整个过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信息搜集、信息分析和报告撰写的综合能力。思考型案例既可作为自学阅读材料也可作为课后的个人作业,促使学生课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思考和回顾。
作者在多年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并将这些感悟融入到了本教材中,这里将多年的感悟与教师分享,希望此书能够得以更好地应用。
1.在教学目标上,可应用本书通过案例教学实现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第一是知识层面,通过引入教学型案例,讲解理论的来由、思想和作用,并联系其他理论知识,阐述与其他理论知识的相关性。
第二是认知层面,在教学案例的剖析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识理论知识的内涵及在企业层面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第三是能力层面,通过案例启发式和引导式分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案例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思维表达能力。
2.在教学方法上,建议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并可将一堂课的知识讲解采用"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理论联系实践"的思路。
第一,在理论知识讲解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化整为零",以问题引导,由浅入深,讲解传授,通过问题的不断深化,启发学生思考。
第二,在课程总结部分"化零为整",归纳总结,通过理论升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提高教学效果,体现建构主义学习观。
第三,将教学型、讨论型、思考型和综合分析型案例有效结合,多维度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别是通过综合型案例分析训练及学生汇报,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体现出任务型学习观。
3.在教学模式上,可采用"案例引入,描述问题,启发思考--课堂讨论,共同分析,引出理论--概念阐述,概念应用,领悟共鸣--(前三个步骤循环)--概念回顾,归纳总结,理论升华"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本书可采用的教学模式
4.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强调知识的前瞻性。教师在具体讲解中,不要局限于本书或其他教材内容,应在此基础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甚至引入自己观点。
第二,强调理论的实践性。讲述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通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书的四类案例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分别适合于课堂教学及课后思维训练。
第三,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在授课中首先需要强调课程整体的知识体系架构及每讲内容在整体架构中所处的位置,其次需要强调本次课程的知识体系及相关理论的前因后果,培养和锻炼学生系统化的思维能力。本书在第1章给出了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图和分析步骤,如 图1-4和图1-5所示,其中图1-5为本书的整体知识体系架构。
5.在教学理念上,首先强调三步走,逐步实现整体授课目标;其次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立方体。
第一,三步走思想,是指理论知识的传授需要通过三个层次逐步实现。
第一层次:听懂--老师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清晰化,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的内涵,这是应用理论知识的前提,也是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学的前提。
第二层次:理解与共鸣--通过案例的讲解和情景设置,让学生改变原有不合理理念、思维模式与行为,具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
第三层次:理论、方法、实践的有效融合--一切知识的终极目的在于应用,学生课下的案例分析训练及课上的案例分析汇报可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方法和实践有效融合。
基于上述思想,本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实用性与前瞻性平衡,理论与思维方法并重。并通过四类案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间搭建桥梁,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其中,教学型和课堂讨论型案例可体现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阐述读完案例后的感受和对知识点的认识,然后老师给予点评,总结相关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思考型案例和综合分析型案例属于实践型案例,体现出任务型学习观及教学理念,可要求学生在课堂或课外,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案例后面要求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对理论知识的感悟,案例分析汇报培养了学生分析、应用和表达能力。
第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注重由抽象到具体、由指导传授到自学、由个人到集体的演化过程。如图3所示,形成一个学习立方体。
图3 学习立方体模型
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简单易懂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战略问题。其次,促使学生通过自学,搜集文献、资料,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构建分析框架,完成综合性案例分析汇报。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多数综合分析型案例需要小组成员配合完成,这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将知识与其他同学分享、整合,最终形成分析报告。在指导学生案例分析与讨论时,应做到:不重对错,重在分析与决策能力;不重经验,重在知识框架的应用;不重传授,重在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也是本书撰写的整体指导思想。基于这些思想,本书按照战略管理过程,即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来组织教材内容。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具体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战略类型与内容,企业战略制定与选择,企业战略实施和控制,企业战略变革等。全书分为4篇,共12章,其中企业战略管理导论篇(两章)、企业战略分析篇(三章)、企业战略类型与内容篇(五章)、企业战略选择与实施篇(两章)。前三章内容,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还不够充分,没有安排综合分析型案例。
希望本书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编写模式,既帮助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又帮助学生通过课下学习和思考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全书通俗易懂,且颇具启发性,不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教材,而且适合作为在职人员、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及其他对管理知识感兴趣的人员的学习和参考用书。
本书的撰写完成要特别感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刘学老师,在北大学习期间,刘学老师的《管理学》和《战略管理》课程对本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此书中部分案例源自刘学老师的讲义。
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蒋贵凰
2013.7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程
前 言
·II·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