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的,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当前最流行和最热门的移动开发技术之一。无论你是一位Android的业余爱好者还是一位程序开发人员,都应该对Android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随着Android应用的普及,国内关于Android的图书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书多以资深开发者的角度讲述各项技术,对于入门读者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从业经验,往往处处碰壁,始终不得要领。基于这个原因,笔者编写了本书,希望能让Android入门的新手轻松地进入Android移动开发的世界。

本书是一本Android开发入门读物。考虑新手入门的特点,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结合了大量示例,帮助读者掌握每项技术。同时,为了方便读者可以高效而直观地掌握Android开发技术,本书提供了全程多媒体教学视频,以辅助读者学习本书的内容。学习完本书后,读者可以熟悉Android开发的核心技术,并对Android的实际应用开发有个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本书有何特色

1.门槛低,容易入门

相较于市场上的同类图书而言,本书门槛很低。本书只需读者有一定的Java程序编写经验即可顺利学习。即使读者没有Java开发经验,只要跟着书中的讲解一步步地学习,也能基本掌握书中的知识。

2.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减轻读者阅读负担

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减轻了读者的阅读负担,以尽可能少的篇幅将Android技术的核心知识展示给读者,让读者轻松掌握Android技术开发的精髓。

3.示例多,图例多,实用性强

为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编写了示例进行讲解,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针对没有接触过Android的读者,本书还插入了大量的图片来说明概念,演示操作过程,并给出每个示例的运行效果,让读者切实感受到Android技术的强大功能。

4.写作细致,处处为读者着想

本书内容编排、概念表述、语法讲解、示例讲解、源代码注释等都很细致。作者讲解时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将问题讲解得很清楚,扫清了读者的学习障碍。

5.贯穿大量的开发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书在讲解知识点时使用了大量短小精悍的典型实例,并在这些典型实例讲解中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开发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使读者迅速提高开发水平。

6.提供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体验全新教学课堂

作者专门录制了大量的配套多媒体语音教学视频,以便让读者更加轻松、直观地学习本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这些视频与本书源代码一起收录于本书配套光盘中。

7.提供教学PPT,方便老师教学

本书适合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用书,所以专门制作了教学PPT,以方便各院校的老师教学时使用。

本书内容安排

第1篇  Android开发基础(第1~8章)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Android系统的发展史、基本组件简介、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Android常见界面布局、Android基本控件和高级控件、Android菜单和对话框、Activity和Intent、Service与BroadcastReceiver,以及Android数据存储。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对Android技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重点掌握Android开发的核心技术。

第2篇  Android典型应用与实战(第9~17章)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Android开发中的网络应用、图形图像应用、多媒体应用、感应器应用、地图服务应用、通信服务及设备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最后通过一个网上购书应用系统的开发,展示了使用Android进行实际开发的步骤和流程。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Android开发中的各种典型应用,并对Android的实际应用开发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本书光盘内容

* 本书配套教学视频;

* 本书实例涉及的源代码。

本书读者对象

* 从未接触过Android的初学者;

* 想学习热门开发技术的求职者;

* 初级Android开发人员;

*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 Android培训班的学员。

本书阅读建议

* 读者最好有一定的Java基础,具备一定的Java程序写作能力。

* 建议没有基础的读者,从前向后顺次阅读,尽量不要跳跃。

* 建议读者亲自上机动手实践书中的实例和示例,学习效果将会更好。

* 课后习题都动手做一做,以检查自己对本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不能顺利完成,建议重新学习本章的内容。

* 学习每章内容时,建议读者先仔细阅读书中的讲解,然后再结合本章的教学视频,学习效果会更佳。

本书作者

本书由徐诚主笔编写。其他参与编写的人员有毕梦飞、蔡成立、陈涛、陈晓莉、陈燕、崔栋栋、冯国良、高岱明、黄成、黄会、纪奎秀、江莹、靳华、李凌、李胜君、李雅娟、刘大林、刘惠萍、刘水珍、马月桂、闵智和、秦兰、汪文君、文龙、陈冠军、张昆。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可以发邮件到book@wanjuanchina.net或bookservice2008@163.com,也可以到www.wanjuanchina.net的图书论坛上留言,以获得   帮助。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