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C#是微软公司推出的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自从2002年发布,它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领域。以它为基础语言的ASP.NET已经成为主流网站开发技术。同时,C#已经应用于Windows Phone、平板电脑等嵌入式设备中。微软公司在2010年推出C# 4.0版本。本书以C#4.0版本为标准,对C#进行详细地讲解。

  为了让初学人员可以在短期内掌握C#开发技术,我们精心编写了本书。本书改变了以往入门图书的教学方式,首先讲解的是C#基础语法,然后是面向对象深入技术,接下来是C#应用技术,最后是实战拓展。书中给出了大量的实例,这些实例涉及C#开发的各种技术。为提升学习效率,本书专门录制了多媒体语音教学视频供读者辅助学习。在本书的配书光盘中提供了图书管理系统、P2P聊天工具、我的校内网3个项目案例的开发过程。学习完本书后,读者可以具备独立进行项目开发的能力。

本书有何特色

  1.配多媒体语音教学视频

  本书提供配套的多媒体语音教学视频。在视频中对概念、示例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详细的讲解,还加入了实际操作过程,旨在提高学习效率。

  2.门槛低,容易入门

  本书选取的是C#开发中最常见的技术进行讲解,不要求读者有太多基础。按照本书章节逐步学习,一定有所收获。

  3.内容全面、系统

  本书介绍了C#开发的基础知识、C#内置的类库的使用方法等内容,还详细介绍了数据库开发、Windows窗体编程等相关知识。

  4.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书从C#的基础开始讲解,逐步深入到C#的开发技术及应用。内容梯度从易到难,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均会有所获。

  5.写作细致,处处为读者着想

  本书内容编排、概念表述、基础语法讲解、示例讲解、源代码注释等都很细致。作者将各类知识点讲解地很清楚,为读者学习C#程序开发提供帮助。

  6.贯穿大量的开发实例和技巧

  本书在讲解知识点时贯穿了大量短小精悍的典型实例,并给出了大量的开发技巧,力求让读者获得真正实用的知识。

  7.提供教学PPT,方便老师教学

  本书适合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用书,所以专门制作了教学PPT,以方便各院校的老师教学时使用。

本书内容安排

  第1篇  基础语法(第1~10章)

  本篇介绍的是C#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0及其搭建和C#的基础语法。本篇主要内容包括: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的搭建、C#基本概念、类型、变量、表达式和运算符、语句、命名空间、类、结构和数组等。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和C#的基础语法。

  第2篇  面向对象技术深入(第11~18章)

  本篇介绍的是C#中更深入的知识。本篇主要内容包括:接口、委托和事件、异常处理、泛型、分部类型和可空类型、赋值、迭代器、匿名方法、扩展方法、Lambda表达式和查询表达式等。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C#中各种深入的知识和常见的异常处理方          式等。

  第3篇  C#应用技术(第19~24章)

  本篇介绍的是C#各种技术的应用。本篇主要内容包括:字符串处理、日期和时间处理、I/O流、目录和文件处理、Windows窗体编程、使用GDI+绘图,以及.NET数据访问等。通过本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C#中各种常见的应用和数据库访问技术等。

  第4篇  项目案例实战(第25~27章)

  本篇介绍的是C#项目开发实战。主要内容包括图书管理系统、P2P聊天工具和我的校内网3个应用系统的实现过程。因篇幅所限,本篇内容以PDF电子书形式提供,收录于配书光盘中,以降低读者的购书开销。本篇内容和前面各章一样,也录制了教学视频,并提供了详细的源代码供读者参考。

本书光盘内容

* 本书配套教学视频;

* 本书涉及的源代码;

* 本书第4篇内容的PDF文档;

* 13个C#典型模块与3个项目开发案例的源代码(赠送);

* 11.5小时模块开发与项目实战案例配套教学视频。

本书读者对象

* C#初学者;

* 想全面学习C#开发技术的人员;

* C#专业开发人员;

* 利用C#做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

* C#开发爱好者;

*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 社会培训班学员;

* 需要一本案头必备手册的程序员。

本书阅读建议

* 建议没有基础的读者,以从前往后顺次阅读,尽量不要跳跃。

* 书中的实例和示例建议读者都亲自上机动手实践,学习效果更好。

* 课后习题都动手做一做,以检查自己对本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不能顺利完成,建议重新学习本章内容。

* 学习每章内容时,建议读者先仔细阅读书中的讲解,然后再结合本章教学视频,学习效果更佳。

本书作者

  本书由杨佩璐主笔编写。其他参与编写和资料整理的人员有陈世琼、陈欣、陈智敏、董加强、范礼、郭秋滟、郝红英、蒋春蕾、黎华、刘建准、刘霄、刘亚军、刘仲义、柳刚、罗永峰、马奎林、马味、欧阳昉、蒲军、欧振旭、陈杰、陈冠军、顼宇峰、程彩红、毛红娟、姚志娟。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可以发邮件到或者到www.wanjuanchina.net的图书论坛上留言,以获得帮助。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