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亲爱的同学、老师、家长朋友们:

《小学数学乐学手册》是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各种版本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而研发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1+X课程”认知学习体系的一部分;是我们全体数学教师通过教与学,在将《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细化与活化的过程中反复调研、改进的智慧结晶。

  捧着这本《小学数学乐学手册》,我们会发现,数学的学习变得有趣了,变得鲜活了,变得更有效了。我们还会发现:

1 《小学数学乐学手册》基于问题而设计

《小学数学乐学手册》的设计分为预学单、共学单和延学单。将“学生前测”引入常态化教学,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发再思考,提高探究起点,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体现了科学地教、轻松地学。

  (1) 预学单:引导学生预学并主动质疑,预学单是寻找学习起点的载体。

  (2) 共学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质疑,合作解决问题。共学单是小组化学习的载体,是为学生学习需要而进行的“乐学设计”。

(3) 延学单:鼓励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教与学的增长点,更是检测学习实效性的载体。

2 《小学数学乐学手册》基于反思而设计

学贵有思。预学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即“我的收获是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共学时,“回音壁”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反思,即“我的新收获是什么,我的新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有效自我建构,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我会学”。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孩子们从知识整体的高度重新审视本单元的学习, 完成“数学知识树”的梳理:收获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方法,又获得了怎样的情感体验,从而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基”要求,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 《小学数学乐学手册》基于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而设计

乐学,孩子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也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一种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乐学,孩子们收获的是“读数学、写数学、进行数学交流、讨论数学、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乐学手册》中更多的是“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读一读,做一做”等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日记”是孩子们记录自己数学学习的最好方式,孩子们用日记的方式与伙伴们分享自己“学数学、写数学、用数学”的收获与困惑。

《小学数学乐学手册》贯穿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以课堂使用为主。其功能体现“三合一”:它既是老师们教学的预案,也是学生学习的学案,同时还是学生数学应用的平台。以它为载体展开数学学习,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值(更想学)、方法值(更会学)、容量值(学得多)、意义值(学得有意义)将大大提升。

  一册在手,数学学习“乐在学中”!让《小学数学乐学手册》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好伙伴!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