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课改十余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到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更多地在思考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目标如何解析、怎样实施的问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项目数学教研团队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围绕着“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展开课题研究,形成了课题成果《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我们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获得发展,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数学世界,感受数学魅力。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 通过细化质量目标,探寻教学相长之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质量目标的重要性。质量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质量目标是教师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所达到的理想状态,更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我们依据《课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各年级的质量目标,通过一定的实施策略保证质量目标的达成,通过质量评价检验目标达成的效果。
2 在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把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切入点,针对研究课题,进行反复论证、反复实践,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具有指导性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兴趣、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规范”起来,“成长”起来,“专业”起来。
二、《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的主要内容
[2]●Ⅵ
[2]●Ⅶ
《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从知识与技能、经验与思想、情感与习惯这三个维度,系统地梳理和制定了质量目标、问题指南、活动建议和评价样例,全面地梳理了知识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促进教师深入领会《课标》精神,理解教材和教参的意图,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和结构意识,提高教师整体把握教学的能力。《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围绕“目标是核心、实施是保障、评价是促进”的原则,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 在《课标》整体质量要求基础上,科学地分解、细化各年级的质量目标
《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将《课标》里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科学的分解和细化,将内容进行筛选提炼,让原本相对抽象的目标变得更加具体。我们针对如何具体呈现目标,如何实现目标,通过何种评价达到目标的要求等问题展开研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努力去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目标整合,使所有目标都能落在实处,并使各个目标之间互相促进,使课堂教学效益尽量达到最大。
2 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有教研价值的问题
在“知识与技能”栏目中从数学、学生、教学、教材多个角度,将教师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会遇到困难的问题做了预设。将知识的本质、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在“经验与思想”栏目中以“活动”的方式阐述如何渗透思想方法、如何积累经验。在分解细化目标的同时,我们以问题指南的形式给出了质量目标的实施建议。
3 创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们通过课题研究认为,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良好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基于以上认识与实践,我们创建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多方位的综合评定。
三、《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的特色与实效
《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是《课标》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是教师领悟新《课标》精神、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脉络、体验数学教学智趣、增进课堂教学实效的指导性读物,我们希望它可以有效指导教与学的全过程,达到高质量、轻负担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编写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团队反复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教材、数学读物、教育理论书籍,不断思考实践,将问题视为课题来研究,使研究成了学校教育的常态。更可喜的是,按照《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实施数学教学后,我们的学生更喜欢数学了,学生们对于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应用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生喜欢了,家长满意了。教师、学生和谐了,家长、孩子和谐了,家庭、学校和谐了,教育的合力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在此,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支持与帮助的专家、领导,特别感谢曾与清华附小数学教师团队共同深入研究的张红老师,他们共同为基础教育数学学科的建设贡献力量。教育的正能量,就这样实现了彼此的抵达。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