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不仅是高职高专院校电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日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等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

编者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并融入本课程多年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一、 目标明确,定位科学合理

在内容安排上,紧扣“教学大纲”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教材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可满足多个相关岗位群、职业群对于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二、 改革编写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引导上,力图突破传统学科式教材以理论描述为主的编写方式,弱化理论推导,重在技术应用;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和内容,增加与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应用性实验和实训项目。

例如,教材中对于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都尽量按照“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要求编写,努力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

除了设计有22项“实验与实训”外,在教材各章节中,都安排有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

三、 更新内容,反映电工电子技术的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实际和电工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把握好基础知识与新技术的衔接及知识的延伸,教材内容也相应有所更新。例如,电子技术部分的内容从以分立元件电路为主,转到以集成电路为主;从以内部电路为主,转到以电路外部特性和芯片应用为主;从以模拟电路为主,转到模拟与数字电路比例协调、相互兼顾。同时,适度地引入电工电子技术方面比较成熟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例如,增加了软启动器、变频器、传感器、新型集成芯片的应用等。

四、 创新教材呈现形式,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教材较多地利用了图片、实物照片和表格等形式,将知识点或操作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还配有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电子挂图等,以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丰富了教学资源。

本书由邵展图、孙正凤任主编,谢忠志、徐敏、夏春荣、乐颖任副主编,朱照红、何薇、邱浩、刁红艳、韩建昌参加编写。唐培林审稿。

希望本教材能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并恳切希望职业教育专家和广大师生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