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指出: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同时要求将教材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精选”就是在实施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背景下,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应用型本科的教学需要,旨在建设一套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系列化、立体化教材。该系列教材包括各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材; 包括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数字影视动画、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的计算机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的教材。
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重点是面向应用、兼顾继续深造,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较全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同时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本系列教材吸纳了多所院校应用型本科的丰富办学实践经验,依托母体校的强大教师资源,根据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职业岗位需求,适当精选理论内容,强化专业基础、技术和技能训练,力求满足师生对教材的需求。
本丛书在遴选和组织教材内容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从需求逆推内容,体现分阶段、按梯度进行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 力求突出实践性,实现教材和课程系列化、立体化的特色。
突出实践性。丛书编写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为有关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教学提供具体、翔实的实验设计,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指导,完全适合“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教材立体化。丛书提供配套的纸质教材、电子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和案例,并且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http://www.tup.com.cn)提供及时更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供师生学习与参考。
课程系列化。实验类课程均由“教程+实验指导+课程设计”三本教材构成一门课程的“课程包”,为教师教学、指导实验以及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提供翔实、具体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够满足国内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教学要求,并在大家的努力下,在使用中逐渐完善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丛书编委会
2009年7月
如果说学习生命科学不了解DNA不行,学习物理科学不了解基本粒子不行,那么在已经步入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学习信息科学不了解bit和bit流绝对不行。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各种媒体: 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统统都用bit表示,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信息的传输及其安全保障全都离不开bit和bit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媒体领域,图文声像及其涉足的新媒体领域都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因此了解和掌控计算机中bit和bit流就成为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及其应用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现在计算机的应用也不仅仅是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PC阶段,各种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通信设备、智能家电产品、电子声像文字设备等,复杂到机器人,简单到玩具,都离不开微处理器,而这一切又都与嵌入式系统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微处理器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掌握计算机底层编程技术,特别是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以上技术的掌握仅仅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掌握汇编语言。因为汇编语言与机器语言一样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可以操作到计算机的底层,而汇编语言较之机器语言又容易掌握,因此国内外所有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主修课程之一。以80x86为CPU的个人计算机毫无疑义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计算机,以80x86为CPU的个人计算机随处可见,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普遍选择80x86汇编语言。尽管不同微处理器的汇编语言并不相同,但原理是一样的。鉴于80x86微处理器的典型性和复杂程度,应该说学习了80x86汇编语言就可以很容易掌握其他微处理器的汇编语言,例如各种单片机的汇编语言; 学习了PC的操作系统引导机制,也就不难理解各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原理。
早在1986年国内许多院校还在开设Z80汇编语言课程的时候,作者本人就已经在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开设了8086/8088汇编语言,该课程曾经获得南开大学优秀课程和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市应用技术研究所在承德举办了全国性的计算机应用培训班,作者应邀讲授了如何使用IBM PC和80x86汇编语言。由作者与于春凡教授编写、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IBMPC(INTEL 8088/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已经在全国发行10万册以上,同时为大专生编写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也已经再版和多次印刷。从2004年开始本书作者又在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专门为计算机科学系讲授该课程,并且应清华大学出版社之邀,于2009年出版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次几名任课教师又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完成了本书的编写。教材内容充分考虑了微处理器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需求,精心挑选针对性强的实例,重新组织、重新编排,每章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了大量实例,许多题目都经过几名作者的反复调试。为增强上机实习的针对性和提高实习的效果,我们还同时编写出版了与本书配套的上机实习指导。为授课教师教学方便,我们同时也提供了电子讲稿。这些改进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帮助。
初稿的整体架构由朱耀庭教授在原主编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上修改完成,董焕芝副教授负责第1章至第6章,以及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和例题调试; 高飞老师负责第7章至第10章的编写和例题调试。上机实习指导初稿的整体架构由朱耀庭教授设计。实验1至实验7由董焕芝副教授编写,实验8至实验12由高飞老师编写。全书最后由朱耀庭教授统编和修改完成。
本书从组稿、编审到出版始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特别是索梅编辑、贾斌编辑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
2013年6月于天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