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前言
为了使读者在学习“电路”、“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电工学”课程的同时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特编写《电路电子技术实验及设计教程》。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书本知识,发挥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力争将“要学生做实验”变为“学生自己要做实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格局。使读者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实践联系理论,为培养电子类专业高等技术人才打好扎实的基础。
本书是在汤琳宝等编写的《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并吸取其他学校的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实验概论”、“电路、信号与系统”(17个实验)、“模拟电子技术”(19个实验)、“数字电子技术”(17个实验)、“电工技术”(9个实验)、“附录”六篇。增加了“基础设计实验”,希望读者通过本教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够掌握一些基础设计的方法,为今后进行系统、综合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增加了ispLEVER(Verilog HDL编程等)可编程器件的设计软件,让学生体会到新的设计软件将成为电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常规工具; 增加了可编程控制器(PLC)简介及基本实验。使读者能够及时掌握新的方法、技术,书中带有*的实验可选做。
本教程第一篇“实验概论”由万旺根编写,第二篇“电路、信号与系统”、第三篇“模拟电子技术”由何平编写(其中信号与系统由袁文燕完成),第四篇“数字电路技术”由丁晓青编写,第五篇“电工技术”由王旭智编写,第六篇“附录”由何平、丁晓青、王旭智编写。其中第二篇的电路实验由何平完成,信号与系统实验由袁文燕完成,第三篇的实验由陶慧君完成,第四篇的实验由丁晓青完成,第五篇的实验由王旭智完成,电子课件由王瑞完成。何平、丁晓青、王旭智负责全书统稿和审稿。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教委第四期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上海大学首批亮点工程“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大平台” 项目的支持(编号L—003),更得到了上海大学通信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顾敏、陆美琴、王宁高、赵伟良等老师,在此致以崇高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不妥之处,敬请使用本书的师生与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6月
第2版前言
《电路电子技术实验及设计教程》第2版的第一篇“电路、信号与系统”、第二篇“模拟电子技术”由何平、赵伟良编写(其中信号与系统部分由袁文燕完成),第三篇 “数字电路技术”由丁晓青、王瑞编写,第四篇 “电工技术”由王旭智编写,第五篇“附录”由何平、王旭智、王瑞、丁晓青编写。其中第一篇的电路实验由何平完成、信号与系统实验由袁文燕完成,第二篇的实验由陶慧君完成,第三篇的实验由丁晓青完成,第四篇的实验由王旭智完成,电子课件由王瑞完成。何平、王旭智、丁晓青负责全书统稿和审稿。第2版相对于第1版做了以下改动。
(1) 对一部分实验内容做了修改、调整,使实验测量更具有实践性、针对性、条理性,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完善了基础设计实验的体系,使基础设计实验更具有可操作性。要求读者学会查阅资料,确定设计实验方案、调试实验,并写出报告等,基础设计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有益。
(3) 将选频电平表更新为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是研究电信号频谱结构的仪器,用于信号失真度、调制度、谱纯度、频率稳定度和交调失真等信号参数的测量,可用于测量放大器和滤波器等电路系统的某些参数,是一种多用途的电子测量仪器。它又可称为频域示波器、跟踪示波器、分析示波器、谐波分析器、频率特性分析仪或傅里叶分析仪等。
(4) 将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Multisim 10更新为Multisim 11。
(5) 更正了第1版中的错漏、不当之处。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大学通信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冯玉田、顾敏、陆美琴、王宁高等老师,在此致以崇高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不妥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师生与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