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是在《软件测试大学教程》基础上进行了改编。《软件测试大学教程》是2009年9月出版的,到现在为止,已印刷了3次,有20多所高等院校将它指定为教材或学习参考书籍。

《软件测试大学教程》在2012年被北京市教委推荐参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尽管未通过评审,但却于2013年3月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也算应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那句成语。

《软件测试大学教程》自发行以来,作者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知名的三大电商网站(京东、亚马逊和当当)上读者对该教材的评价。尽管总体评价不错,好评达95%以上,但其中“内容比较空泛、不够详尽”的评价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了改编和再版该教材的想法。

再者,为了满足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的建设要求,满足适用于研究生、本科生及大专生等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也必须改编和再版该教材。

改编后的教材无论是在深度上、广度上,还是在内容组织和结构调整上做了很大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全书从原来的16章增加到18章(增加了安全测试、移动测试及云测试等技术内容,这些技术内容主要是抛砖引玉,读者可以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究),篇幅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近50%。

《软件测试大学教程》的改编首先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另外,还要感谢北京卓尔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最近参与该公司主持的“HP软件测试专业教材开发项目”对教材改编有较大的帮助,很好地做到了基础成果两边有选择地共享。

最后,改编教材的大量内容是取材于互联网,并进行组织和修改的结果。遗憾的是很多网上资料由于转载或引用频繁找不到原出处,在参考文献中无法将原创者准确标注出来,但我在这里要对他们表示感谢。

当然,对家人的感谢是必需的,多年教材、专著的编写离不开她们的支持和照顾。

目前国内软件测试的书籍或教材很多,都有自己的特点或特色。但愿本教材改编后仍保持特色,并更受学生、教师等广大读者欢迎。当然,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一定有许多不周到、不准确、遗漏或存在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正。

蔡建平

2013年8月31日于北京

主要内容

本书以现代软件测试需求为背景,以现代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为基础,以当前软件测试热点应用为典型实例,全面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软件测试管理的方法与技术、高级的或现代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以及软件测试在当前主流应用中的具体开展和实施。

除了用大量篇幅讲述传统软件测试概念、技术、方法和过程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全生命周期软件测试的模型概念、软件质量分析、度量和评价(静态测试)方法,现代软件测试的各种技术,以及典型应用(如客户端应用软件、移动应用软件、云应用软件、游戏软件以及嵌入式应用软件等)中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同时还就软件测试中支持各种测试类型的软件工具选型和使用做了相当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对开源软件测试工具的点评能够开阔读者的学习思路和测试途径。

读者对象

可作为软件测试相关课程的研究生(特别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软件测试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特色

(1) 以现代软件测试思想为指导,除了全面讲述传统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外,还通过突出介绍全生命周期软件测试概念、软件质量分析手段、现代软件测试技术、主流测试工具应用以及典型应用测试方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软件测试的各种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能够选择合适的软件测试工具进行相关测试。为培养学生今后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软件测试人才打下基础。

(2) 针对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变化,针对我国软件外包服务的蓬勃兴起,针对我国国防工业如航空、航天、机械、船舶、电子、通信、石油、化工等大量重要软件或关键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测试要求,特别是对软件高可靠性的要求,选择教材的知识点。

(3) 本书对支撑现代软件测试技术应用的测试工具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对开源的软件测试工具的介绍,对高校开设软件测试实验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4) 本书的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可用性强,对重点、难点阐述透彻,使其既符合现代软件测试技术发展的潮流,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还易于剪裁,以满足各类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需要和各类软件测试人员的学习需要。

作者简介

蔡建平教授在军队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一直从事全军军用共性软件系统项目的论证与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如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4)、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和第2)、三等奖2项(均排名第1); 负责编著《Ada程序设计语言高级教程》(解放军出版社,排名第2); 发表各类学术文章20余篇。

在企业工作期间,除负责军工、国防有关单位的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测试的技术咨询,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外,还主持开发了CRESTS(科锐时)系列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工具,这些工具已成功地用于航空、航天有关型号项目的测试。

在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任职教授期间,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211工程”建设、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学科交叉(诸如数字艺术、数字体育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面向产业服务北京拓展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成果获2009年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3。作为负责人或负责人之一申请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多项包括“211”在内的专款建设,主持教育部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以及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数字皮影研发平台建设等工作。其中,数字皮影的研究成果成功地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建设下数字皮影应用方法的探索”获学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软件测试”及“高级软件编程技术”分别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和研究生重点建设课程,其建设成果《软件测试大学教程》、《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软件综合开发案例

教程》 3部教材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软件测试大学教程》被北京市教委推荐参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近期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科研上,除了继续在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测试等方面开展研究外(主要成果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嵌入式软件测试实用技术》学术专著),还开辟了将学科交叉落到实处的研究领域——“数字皮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