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旅游业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核心支柱。我国旅游业已跻身全球旅游大国行列,在2012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并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2013年2月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同年10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015年以来,新的热点不断凸显,行业变化持续进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对“在着力加强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等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借助于旅游大数据,相关部门更加准确地了解了旅游市场动态,掌握了游客需求,对于制定旅游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真正推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全域旅游的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旅游规划的先决条件。新的时代特点和政策环境对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旅游业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是其关键问题之一。我国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6年,我国共有50处世界遗产和13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意大利拥有51处世界遗产位居全球第一)。因此,我国作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已经初步奠定。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学科的重要内容,科学的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理论依据,是实现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的基本条件。广大学者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规划、开发、管理等诸多领域展开了有益探讨,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地总结和论述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以期更好地指导旅游规划实践,实现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本书一共有十章,即绪论、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导向模式、旅游规划的实践、专项旅游开发、旅游规划设计、旅游规划与开发新视角。全书紧紧围绕旅游专业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知识格局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同时,全书[2][4]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4][3][1]前言图文并茂,资料新颖,紧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研究。此外,对部分章节中热点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整理撰写,方便读者了解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本书的出版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陆浥晨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池凤莲、杨瑞瑞、丁玲、周静。另外,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笔者参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本书的最后列出了主要的参考文献,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和时间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同人和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诚恳地接受批评,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魏敏
2017年3月9日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