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作为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成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一些会计基础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为此,我们编写了本书,希望对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了解会计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学也随之不断更新。每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相关的会计规范也要进一步调整或修订。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使新的会计工作手段与方法不断推出。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一个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合体,承载着各契约主体如股东、债权人、企业员工、供应商、顾客和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如何客观反映经济活动对集合体内各种契约主体或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影响,是会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计信息一方面反映了部分利益相关者如公司高管集团的工作结果,另一方面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因此,会计活动的结果——财务信息既是考核公司业绩和制定激励机制的基础,又是公司高管团队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国资本不断涌入中国,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会计信息业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与合理进行利润分配的重要依据。不论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员,还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机构等,都需要依据会计信息来进行相关经济活动,决策以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因此,掌握必要的会计知识已成为从事各类经营活动和个人日常生活的前提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与国际会计惯例实质性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取代原有的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此后,又陆续发布了配套指南与相关的解释,以对会计准则运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说明。为了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2014年伊始,财政部就出台了一系列准则,修订或新增了7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这是继2012年会计准则修订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如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及时性和适用性是本书的特点。为保证本书的核心内容满足读者的基本需要,本书的编写以现行会计准则及其指南和解释为基础,借鉴了国内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吸收了最新的会计实务成果,以会计核算方法为起点,以财务报表为终点,介绍会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本书力求侧重基础、贴近实务,将基本核算方法穿插在会计报表要素的解析中。鉴于电算化会计的广泛运用,本书对会计凭证、账户和账簿进行了集合简化,增加了教材的适用性。由此,本书不仅可用作高等学校会计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实际工作人员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11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会计的含义与对象、职能与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等式、会计核算基础、借贷记账法以及从会计凭证、会计账户、会计账簿到报表的会计循环方法等;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关于资产负债表的框架和经济含义解读,重点对资产、负债和权益各要素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解析;第七章是收益表的框架和经济含义解读,特别关注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问题,阐述了利润的形成过程。第八章和第九章介绍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方法,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常用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第十章简单阐述目前我国会计职业和会计活动的法律规范问题。第十一章介绍会计档案的管理问题。

本书由武汉大学郑春美任主编,河南省郑州轻工业学院许玲玲、武汉大学马晓平任副主编。书中各章编写人员及分工如下:第一章由郑春美执笔,第二章和第三章由许玲玲执笔,第四章和第五章由马晓平、郑春美执笔,第六章由熊成执笔,第七章由李晓芳、郑春美执笔,第八章由金声源执笔,第九章由胡肖夫执笔,第十章由余媛执笔,第十一章由李佩执笔。郑春美负责教材大纲的拟定以及全部书稿的总纂、修改与定稿,许玲玲和金声源负责初稿的统稿工作,余媛和胡肖夫负责全书的前期校订工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知名教材和文献资料,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领导与左玉冰编辑所给予的支持与指导。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教材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教材不断完善。

编者

2014 年7月于武昌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