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如何使在同一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各种电子器件、电路或系统,都能正常工作,达到兼容状态。电磁兼容以电磁场和无线电技术理论为基础,涉及微波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新材料等多个技术领域。在电力、通信、交通、航天、军工、计算机、医疗等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电磁干扰已经成为电子、通信设备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电磁兼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高频、高速数字通信的不断发展和高速大规模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电路设计越来越复杂,PCB集成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对从事电子或通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CB设计又直接影响到电子、通信设备的性能。当系统时钟达到120MHz时,基于传统方法设计的PCB将无法工作。因此,在PCB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性已经成为必须采取的手段。

本书从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PCB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分9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电磁兼容理论与PCB设计方法。第1章电磁兼容概论,阐述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的三要素以及减小干扰的方法; 第2章PCB中的电磁兼容,阐述了PCB设计的构成,PCB中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并对共模辐射和差模辐射进行了分析比较; 第3章元件与电磁兼容,介绍了元器件的种类和封装,分析了无源元件的频率响应以及有源器件的电磁兼容特性; 第4章信号完整性分析,阐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PCB终端匹配的几种方法; 第5章电磁兼容抑制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镜像面的工作原理以及对电磁兼容的抑制作用,阐述了三种常用接地方法的特点和用途; 第6章旁路和去耦,阐述了电容器的主要用途,介绍了电容的物理特性、谐振特性、三端电容与穿心电容、电源层和接地层电容以及电容的选择和放置; 第7章阻抗控制和布线,阐述了元件的布局、阻抗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讨论了PCB布线中常用的四种基本结构的特点,介绍了PCB的布线要求以及多层板的叠层设计; 第8章静电放电抑制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静电放电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危害,阐述了静电放电的常用保护技术以及PCB中静电放电的保护方法; 第9章电磁兼容标准与测试,简要介绍了电磁兼容标准的内容,阐述了典型的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及测试中常见的试验场地以及试验设备,最后对静电放电测试、浪涌抗扰度试验、谐波电流检测以及雷电及防护进行了简要说明。

本书还精心挑选了9个科技简介,在每章最后做了简要介绍。其中包括: 电磁场对健康的影响,电磁感应,超导技术,高功率微波,地线与接地电阻,吸波、透波及缩波效应,电磁波的极化和反射,静电力以及闪电。内容通俗易懂,涉及相关的前沿科技。

本书的编写思路来源于聆听Mark I. Montrose主讲的“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Techniques for Signal Integrity and EMC Compliance”课程,也包含作者在多年教学和电路设计、PCB设计中的经验总结。本书的编写目标是要适应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为本科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提供专业技术基础教材,解决电磁兼容与PCB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设计出符合电磁兼容规范的高性能PCB。

本书内容编排简洁清晰,概念原理论述清楚,分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概括和总结了电磁兼容与PCB设计中的理论和设计原则,适用范围广,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是大学高年级本科生难得的专业技术基础教材之一; 本书可供有关学科教师参考,也可作为从事科研和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硬件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进行电磁兼容分析和PCB设计的重要参考书。

全书由邵小桃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阅读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著作和学术论文,以及相关专家的学术讲座等,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进行编辑、校对以及排版人员。本书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各位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较紧,内容涉及领域广泛,相关技术发展迅速,虽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本书内容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当和疏漏,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指正。

编者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