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2011年1月出版后,由于其知识性强、语言精练、叙述清楚、适于自学、篇幅适中,特别是实训篇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销售情况良好。由于微型计算机相关硬件和软件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升级速度很快,本书第一版中的某些资料已显得不足或不适宜。因此,对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作为第二版印刷发行。所做的修改补充主要有: 在第4章中对较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7做了较详细介绍,并对常见的操作系统做了比较;在第5章中,对一款集反病毒、反间谍软件、反钓鱼欺骗、隐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免费安全工具——360软件——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在第12章中,对无线传输介质和组建寝室无线网络等内容都做了必要补充。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大众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现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已广泛应用到各个工矿企业、政府部门、超市、商店和机关学校,应用到工作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遇到软硬件诸方面的问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多学习一些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大专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有关知识,以及硬件组装与维修和软件安装、维护与优化等方面的技能。在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但众多高职高专学校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很多工科类本科院校也作为实训课程安排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有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性能与优化和软硬件维护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适应这些方面的需求,本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结合,着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微型计算机主机的组装、系统软件安装与优化的相关知识;此外,还结合微型计算机及其部件的市场调查的引导,介绍购买计算机及部件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采用实例教学法,对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做了介绍。
为了兼顾专科专业课程教学和本科实训教学,本书将相关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上篇由前5章组成,主要介绍主机硬件与外部设备、系统软件和系统安全等方面基本的理论知识。下篇包括其余的9章,作为实训指南,介绍硬件组装与修理、软件安装、设置与优化等实践性知识,每章最后安排了一个实训项目,以便采用“边学边干、以干促学、以学带干”的方法进行教学与自学。
第1章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性能指标、最基本的原理和系统组成,并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情况;第2章介绍组成主机的CPU、主板、内存、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接口等主要部件;第3章介绍外部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的基本结构、功能、性能和技术指标等;第4章介绍系统软件的概念和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第5章介绍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网络前言(第二版)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其组装维护教程(第二版)安全的概念,以及黑客、入侵者、木马和计算机病毒等的危害及相关防治方法与防范措施,介绍关于网络攻击手段和网络的保安措施;第6章介绍主机中各种硬件的安装方法与步骤,以及安装的顺序和注意事项;第7章介绍BIOS的基本概念、设置方法和升级方法;第8章介绍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的安装,并介绍操作系统安装前需要做的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工作;第9章介绍微型计算机加电自检、引导过程、内存测试、CPU稳定性测试、电源测试和系统评测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第10章通过讨论和市场调查,学习微型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以及CPU、主板、硬盘和显示器等部件的选购问题;第11章介绍CPU性能优化、内存与硬盘的管理与性能优化、注册表及其优化方法;第12章简介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小型办公局域网和寝室无线网络的组网设备和组网方法;第13章介绍压缩工具WinRAR、抓图软件HyperSnap、克隆大师Norton Ghost、硬盘数据恢复工具EasyRecovery等工具软件及其使用方法;第14章介绍微型计算机检修守则和查找故障的方法,列举了十多个故障案例,并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措施。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新颖、条理清晰、论述清楚、图文并茂、文笔精练。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建议: 本科以自学为主、边学边干,安排8学时课堂教学,8或9个单元的实训(每单元2或3学时),高职高专28学时课堂教学加16学时实践操作。
本书由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省级本科精品课程教学团队集体负责编写,其中,张佑生教授担任第一主编,负责编写了第1、5、10、14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定稿工作,负责全书第二版的修改工作;张错玲担任第二主编,负责编写了第2、3、8、11章,还撰写了第4章的部分内容(Windows XP与Windows 7),负责全书第二版的具体修改;高敏负责编写了第6、9两章并参加第2、3章的编写(编写中央处理器和外部存储器部分);韦良芬负责编写第4、7章;张健负责编写了第12章;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丁俊负责编写了第3章中的输入输出设备一节和第13章;马亚民、郑春和钱朋参加了第14章的部分编写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