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需要具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能够独立完成面临的任务,充满活力,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无疑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各学科飞速发展的有力的催化剂。无论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计算机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又是大众化的工具。学习计算机知识,不仅能够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能培养人们的信息素养。这是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遵循的理念是: 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训练,加强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培养信息素养。

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由两部分人组成: 一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另一部分是各行各业中应用计算机的人员。这后一部分人一般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他们人数众多,既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又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善于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本领域中的任务。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基本力量。事实上,大部分应用软件都是由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应用人员研制的,他们具有的这个优势是其他人难以代替的。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到在非计算机专业中深入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

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教育,无论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不同,绝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模式和做法。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探索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004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简称CFC2004)。2006年、2008年又分别推出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简称CFC2006)及《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简称CFC2008),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988年起,我们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组织编写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先后编写了多种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出版后,迅速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欢迎,对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读者反映这套教材定位准确,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符合大学生的特点。

1999年,根据新世纪的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组织出版了《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由于丛书内容符合需要,质量较高,因此被许多高校选为教材。丛书总发行量1000多万册,这在国内是罕见的。最近,我们又对丛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根据发展的需要,增加了许多新的教材。本丛书有以下特点: 

(1) 内容新颖。根据21世纪的需要,重新确定丛书的内容,以符合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本丛书除保留了原丛书中经过实践考验且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教材外,还编写了许多新的教材。在这些教材中反映了近年来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的一些计算机新技术,以后还将根据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2) 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本丛书采用模块形式,提供了各种课程的教材,内容覆盖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丛书中既有理工类专业的教材,也有文科和经济类专业的教材;既有必修课的教材,也包括一些选修课的教材。各类学校都可以从中选择到合适的教材。

(3) 符合初学者的特点。本丛书针对初学者的特点,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强调实用性。本丛书的作者都是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特点和认识规律有深入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每一本教材都是他们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在教材的写法上,作者既注意概念的严谨和清晰,又特别注意采用读者容易理解的方法阐明看似深奥难懂的问题,力求做到例题丰富,通俗易懂,便于自学。这一点是本丛书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4) 采用多样化的形式。除了教材这一基本形式外,有些教材还配有习题解答和实验指导,并提供电子教案。

总之,本丛书的指导思想是内容新颖、概念清晰、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教材配套,简单概括为:   “新颖、清晰、实用、通俗、配套”。 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风格,相信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本丛书多年来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得到了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各位专家和高校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本丛书肯定有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欢迎访问谭浩强网站

丛 书 主  编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荣誉会长

谭 浩 强

《Access基础与应用》(第2版)自2008年出版至今,已有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不仅数据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渴望学习数据库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学习Access数据库技术的人群也在扩大。另外,本书得到了许多读者的支持,发行数万册,在教学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在受到欢迎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建议。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对原书内容进行了修订、调整。希望修订再版后,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宗旨,以计算机基础教学为服务对象,力求使本书成为与时俱进的基础性的实用教材。本书综合性地讲述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关的基础理论、Access的实用技术和Access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

全书共12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主要介绍信息与数据、数学模型、关系模型、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等概念以及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等内容。

第2章主要介绍Access的系统特性、Access的安装环境与方法、Access的系统环境、Access的启动与退出、Access的系统界面以及Access数据库的对象等内容。

第3章主要介绍创建数据库,使用数据库,压缩与修复数据库以及数据库的转换等内容。

第4章主要介绍表的组成,创建表,表结构的维护,表中数据的输入,表的属性设置,表中数据的编辑,使用表,创建索引,建立表间关联关系以及使用子表等内容。

第5章主要介绍查询的类型,创建选择查询,参数查询,动作查询以及使用SQL创建查询等内容。

第6章主要介绍窗体的组成,创建窗体,设置窗体的属性以及窗体控件的使用等内容。

第7章主要介绍报表的组成,创建报表,设计报表以及创建其他格式的报表等内容。

第8章主要介绍什么是宏,创建与编辑宏,使用宏与宏组等内容。

第9章主要介绍标准模块,创建与编辑模块,模块应用,VBA程序的基本要素,顺序结构语句,分支结构,循环结构,过程以及自定义函数等内容。

第10章主要介绍VBA应用程序案例,登录窗体,说明窗体,数据输入窗体,数据浏览窗体以及数据查询窗体等内容。

第11章主要介绍数据的导出、数据的导入以及数据库安全等内容。

第12章主要介绍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数据库设计以及应用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等内容。

本书是作者多年Access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经过本次改版,我们希望既保持原书的特色,又适当调整内容布局,力求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书由李雁翎、林坤、陈光编著,李玉、郝佳南等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的编写和程序设计。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在此向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学生及广大读者表示谢意,也希望新、老读者继续关注本教材。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