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学习中的迅速普及,为现代社会的运行方式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革命。人们越来越多地习惯使用互联网,依靠它的高效、低成本、信息资源丰富来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于是,很多传统方式的信息沟通交流、商业交易、企事业单位管理、政府财税征缴、个人休闲娱乐等行为,快速地向互联网进行转移。于是,计算机网络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巨量的数字化的财富,它们可以随时变成现实利益、具有现金价值的数据信息。
马克思的资本论明确地告诉我们,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贪婪,有贪婪的地方就会有犯罪。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计算机网络普及的地方,都广泛存在着网络犯罪。近十年来,我国网络犯罪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与欧美发达国家保持高度同步,这就源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速度和范围,应用越快越广泛,网络犯罪发生率就越高。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执法主体,必须抢占这一业务领域的制高点。为满足公安教育培训的需要,编者在广泛调研、不断参与实战部门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反复总结提炼,历经两年多的时间编写了《网络犯罪侦查》这部教材。本书立足实战,突出重点,对于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本书适合作为公安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网络犯罪侦查、侦查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双学位学生的授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网络犯罪侦查在职干警培训教材或相关执法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针对网络犯罪侦查工作中,网络犯罪案件执法基础和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犯罪现场勘查、各类常见线索分析、网络人群的分布与行为特征分析、网络犯罪案件线索综合分析方法等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同时对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等常见涉网案件的犯罪表现形式和证据构成、侦查基本思路、专案侦查中的常见问题等结合案例做了详细介绍,力争做到指导思路明确、技术方法简单可行,强调实用性。
本书由孙晓冬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内容统编,并编写了第2、4、11、13、15、16章;刘晓丽编写第5、9、14、18章;刘奇志编写第8章和第17章;马振飞编写第7章和第10章;秦玉海编写第3章;李娜编写第1章和第12章;肖萍编写第6章;胡振辽参与了第1章部分内容、周琳参与了第2章部分内容、孟庆博参与了第15章和第16章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中国刑警学院优秀毕业生郝轶彬、孙健腾、崔晓融、宋亚飞、仲海啸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尽管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诸多努力,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加之网络犯罪本身从形式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网络犯罪侦查前言
编者2014年2月